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月5期   作者: 龚理花
[导读] 探究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患者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

                              龚理花
           (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海门226100)
           
【摘要】:目的:探究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患者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病人5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 P < 0. 05)。结论:通过对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展开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 可充分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护理体会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1],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由于该手术通过颈前入路,可能损伤颈脊髓及呼吸道而导致呼吸肌麻痹、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不张等,这是颈椎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而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对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随机抽取本院 2018年1月 ~2020年1月的颈椎病患者52例进行研究 , 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2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30岁到70岁,平均年龄(51.20+2.53)岁。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31岁到69岁,平均年龄(50.50+2.70)。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病情严重程度、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疼痛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颈椎手术具有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故要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术后可能产生的不适;请颈椎手术后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手术期间无痛,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止痛方法,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对于过分紧张的患者术前晚可以给予适量的镇静安眠药,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2)呼吸功能训练教会患者深呼吸的方法:深吸气时使胸廓充分扩张,然后缩唇慢慢呼气;可让患者吹气球,锻炼肺活量;教会患者做吞咽动作及咳嗽。及时治疗呼吸道原发感染。(3) 体位训练:帮助患者采取仰卧的体位, 并在其两边的肩脚部各垫一个枕头, 让患者的颈部稍稍向后伸展,每天坚持一小时。在手术前3天指导患者卧床进食, 以免术后出现呛咳及进食困难等。术后6小时用颈托固定颈部保持颈部中立位及过伸位,两侧置沙袋以固定头颈部,防止颈部左右摆动,保持颈椎稳定。待麻醉作用消失、生命体征平稳后每2 h 轴线翻身1 次,更换体位时持头、颈肩、躯干呈一直线,最好由2 名医护人员进行,防止脊柱扭曲受压而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4)并发症的护理:① 颈深部血肿: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多与患者交流,一旦发现异常行伤口拆线,必要时气管切开;②切口感染: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体温升高、伤口跳痛等症状,术后注意体温变化,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管引流液的情况,更换敷料及引流管时注意无菌操作;③神经根损伤及反应性水肿: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了解四肢的感觉、运动及肌力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汇报主管医生,积极配合脱水、激素等治疗。(5)康复训练:为促进患者早期恢复能力的提高, 就应在早期加强其康复训练, 在术后的24小时内,在颈托保护的下, 指导患者适当坐起,并逐步展开离床活动。指导患者展开握拳,拇指对指及伸指等训练,每次30分钟,1天4次。在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进行肩脚部的活动锻炼及步行训练等,1周后, 指导患者在耐受度范围内, 开展颈部旋转训练。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褥疮、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1.5软件分析,计数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与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经分析可知,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颈椎前路手术是颈椎病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手术方式,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在患者出院后与患者沟通交流。术后选择合适的颈托佩戴,颈托的松紧以颈部能小范围活动,但不影响吞咽和呼吸为宜,术后佩戴3个月~4个月,定期复查以了解内固定及关节融合情况。忌颈部旋转、弯腰、低头等运动,加强四肢肌肉、关节的锻炼。注意看书及看电视的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颈部于一个姿势。
   综上所述, 通过对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展开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 可充分巩固手术治疗效果, 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 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Kaiser MG,Haid RW,Subach BR,et al. Anterior cervicalplating enhances arthrodesis after discectomy and fusion withcortical all-ognift[J].Neurosurgery,2002,50( 2) : 229-237。
[2] Brown R,DiMarco AF,Hoit JD,et al. Res pirat orydysfunction and management in spinal cord injury[J].RespirCare,2006,51( 8) : 853-8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