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疾病致慢性咳嗽5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月5期   作者:丁同庆
[导读] 探讨58例患者关于耳鼻喉疾病致慢性咳嗽的具体病因和治疗方式。


丁同庆
(无锡市梁溪区广瑞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58例患者关于耳鼻喉疾病致慢性咳嗽的具体病因和治疗方式。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58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方式对患者施以检查,分析患者发病的具体原因,进而依据患者实际病情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并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经过各项检查后,可知因鼻炎所致慢性咳嗽为34.5%,因变应性咽炎所致慢性咳嗽为22.4%,因鼻窦炎所致慢性咳嗽为17.2%,因变应性咳嗽所致慢性咳嗽为15.5%,因喉部发炎所致慢性咳嗽为10.3%;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4%。结论:耳鼻喉疾病会引发患者出现慢性咳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耳鼻喉;慢性咳嗽;病因;治疗

前言
   咳嗽分为急性咳嗽与慢性咳嗽,其中慢性咳嗽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慢性咳嗽的致病因素较多,如鼻咽喉病症或者胃食管反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耳鼻喉疾病与慢性咳嗽的具有密切的联系[1]。因此,本研究针对耳鼻喉疾病致慢性咳嗽的具体病因进行分析,并探究患者的治疗方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58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知,其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7~73岁,平均年龄(40.93±2.05)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咳嗽,患者持续咳嗽时间均超过7周,且经检测后其呼吸系统没有出现显著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咳痰、咳嗽、声嘶等症状,并伴有头晕、鼻塞或者流涕等情况;患者及其家属均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心肝肾肺器官功能严重衰竭患者;神经异常或者精神疾病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者;免疫功能障碍者;血液系统疾病者;依从性检查者;对本研究涉及药物有禁忌症者;其他类型呼吸道疾病者;合并其他慢性病者。
1.2方法
   利用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其检查方式主要为:问询、肺部听诊、X线检测、CT检查、鼻窦拍片、纤维电子喉镜、胃镜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查[2];询问患者是否有呼吸道感染史、吸烟史或者过敏史;通过肺部听诊没有发现其胸腔存在异常现象;经X线片检查和CT肺部检查后,患者状态显示正常;经过电子喉镜检查显示患者鼻腔粘膜存在充血、水肿等现象,并在鼻腔粘膜、咽喉壁或者鼻咽腔等位置存有脓性分泌物质,而声带联合区域出现水肿或者红斑的情况;在鼻窦拍片检查后,患者鼻窦黏膜位置显示增厚或者异常;胃镜检查未出现异常情况;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患者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出现偏高的情况。
   通过对患者施以检查,根据检查显示的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患者为变异性鼻炎,则利用抗组胺药物配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患者施以治疗,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mg加入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8ml混合喷鼻,每次剂量为10微克,每天进行2次治疗;如患者为喉源性咳嗽,则可利用中药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以辩证原则以六味汤方药对患者施以治疗,选择荆芥10g、防风10g、僵蚕10g、薄荷10g(后放)、桔梗6g、甘草6g组成方药,如患者咽痛严重可增加大力子15g和青果10g,如患者口干舌红可增加沙参和麦冬各10g。


每天1剂,每剂用水煎至2份,于早晚两次服用。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在检查后的诊断结果,并观察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如患者咳嗽症状完全消失,且停止用药后7天未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则表明治疗显效;如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好转,但遇冷后会出现轻微程度的咳嗽情况,持续治疗后其咳嗽症状有所好转,则表明治疗有效;如患者咳嗽症状未出现任何好转迹象,或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则表明治疗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将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百分比,X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用“”,并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患者之间对比各项观察指标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临床诊断结果
    58例患者经过各项检查后,可知共有20例患者因鼻炎所致慢性咳嗽,占比为34.5%(20/58);有13例患者因变应性咽炎所致慢性咳嗽,占比为22.4%(13/58);有10例患者因鼻窦炎所致慢性咳嗽,占比为17.2%(10/58);有9例患者因变应性咳嗽所致慢性咳嗽,占比为15.5%(9/58),有6例患者因喉部发炎所致慢性咳嗽,占比为10.3%(6/58)。
2.2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对58例患者施以对症治疗,可知显效25例,占比43.1%(25/58),有效28例,占比48.3%(28/58),无效5例,占比8.6%(5/58),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4%。
3.讨论
    慢性咳嗽患者在其发病时会认为其病症与呼吸道感染相关,因而在进行诊治时会首选选择呼吸科,但部分患者临床疗效并不显著[3]。门诊在接待慢性咳嗽患者时,应首先对患者的病症和临床资料进行询问,并利用X线片和CT检查等方式进一步确认患者发病的原因,进而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4]。根据临床报道,耳鼻喉疾病所致的慢性咳嗽以发作性和持续性的咳嗽为特点,并主要在白天咳嗽,经影像学检查能够发现鼻窦黏膜增厚和鼻窦异常的情况,因此,在对慢性咳嗽患者进行诊治时,如患者经呼吸道感染治疗后期疗效不理想,可考虑患者因耳鼻喉等其他因素所致咳嗽,然后为患者施以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4.体会
   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应综合性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为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进而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通过分析患者的致病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耳鼻喉疾病会引发患者出现慢性咳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龙生.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探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19):28.
[2]窦训武.不同年龄段儿童慢性咳嗽与耳鼻喉疾病的关系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9,(4):10.
[3]冯志英.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探析[J].健康必读,2018,(31):1-2.
[4]王远强,刘永红.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病因及治疗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9):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