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月5期   作者:寇咏梅
[导读] 探讨并解析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模式及应用效果


寇咏梅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61)
【摘要】目的:探讨并解析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模式及应用效果。方法:挑选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4月期间内收治的60例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对比组(n=30)和观察组(n=30),对比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结合控制时间(d)、住院治疗时间(d)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结合控制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比组,且该组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有效率相较于对比组更优,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有效率。
【关键词】重症结核病;艾滋病患者;优质护理模式;护理效果
   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受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感染并引发于全身的疾病,并具有严重的传染性,因此又可被称之为“艾滋病毒”[1]。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其免疫功能会逐渐下降,导致机体极易感染各种疾病以及并发恶性肿瘤,其中,以结核病为临床最为常见的合并症,同时也在众多艾滋病感染类型中发生时间较早的类型[2]。本院将研讨对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施以优质护理,并观察其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抽选2019年1月—2020年4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平均分成对比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67±4.3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28±0.46)年;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52±4.48)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33±0.47)年;两组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在上述各项基础资料显示均无差异(P>0.05),其结果可比。
1.2方法
   对比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经常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严谨对患者表示出不良言语及歧视表情,为患者搭配合理饮食,及时辅助患者咳嗽、排痰,日常加强消毒隔离,注意医源性防护与个人防护等。
   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其中包括:①结合患者自身病情与心态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为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结合患者自身体质状况与口味喜好制定专门的营养食谱,在保证科学合理的同时还要能够为患者机体补足营养及能量;③密切监视患者病症的发展情况,提前做好相关抢救措施,严密监督患者各项指标与生命体征状态;④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异物,定时清洁患者口腔,必要时进行消毒,预防口腔内发生真菌感染;⑤严格遵照相关操作规程,整个护理流程都要做到无菌操作,区域内要按时消毒,防止发生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等现象;⑥日常做好用药指导工作,严格遵循医嘱,记录患者排便情况,并密切监控患者用药后的各种不良反应,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主治医师;⑦加大力度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经常为患者及家属讲授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防范意识。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控制时间(d)与住院治疗时间(d)。
   ②比较两组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为治愈、有效以及无效三项,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各项调查项目采用(SPSS)19.0软件,以(x±s)计量,行t检验;以[n(%)]计数,行χ2检验;上述各项统计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病情控制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
   观察组重症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结合控制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比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艾滋病的传染速度极快,其在社会中的感染几率正在以逐年增多的趋势不断上升,因此间接地促进了结核病合并症的增长,结核症也同时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该病症的患病人数亦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当中[3]。科学、高效的优质护理能够使患者增强治疗康复的信心,提升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4]。
   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结合控制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比组,且该组总护理有效率高达90.00%(27例),相较显著优于对比组的50.00%(15例),(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可以使病症得到及时控制,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康怡,傅满姣.11例妊娠或产褥期重症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20,42(04):385-390.
[2]李刚,喻红彪,任思宏.不同严重程度结核病患者罗库溴铵的药效动力学变异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医刊,2019,54(01):71-75.
[3]毛敏杰,汪彩红,潘蕾,徐节坤,潘晓鸿,邱君克,黄晓庆.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对重症结核病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11(06):372-376.
[4]米日古丽·祖农,夏迪亚·阿不来提.关于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7):24+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