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苏敏
(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333)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74例我院纳入的社区糖尿病患者,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奇偶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37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行综合干预管理模式,讨论患者的治疗后血糖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社区糖尿病生活质量优良率(97.30%)高于参照组(78.39%),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干预管理模式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模式;血糖
本研究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措施进行分析,讨论其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纳入的社区糖尿病患者74例,利用奇偶法,分为实验组(n=37)与参照组(n=37)。实验组社区糖尿病男20例,女17例。年龄分布42-87周岁,均值(65.39±14.09)周岁。糖尿病病程时间0.5-15年,均值(7.49±5.14)年。参照组社区糖尿病男22例,女15例。年龄分布42-86周岁,均值(65.34±14.07)周岁。糖尿病病程时间1-15年,均值(7.53±5.17)年。社区糖尿病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时间结果未见显著差异性特征(P>0.05),其校准结果对比值与统计学要求一致。
1.2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行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患者不良情绪产生原因,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式,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1]。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其用药依从性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需将用药方法、剂量、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按时用药对于控制血糖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患者血糖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因此造成其血管内皮、眼部、肾脏均有可能发生并发症问题,因此,告知患者如何正确监测自身的血糖指标十分关键,应用家庭血糖检测仪器实施评估,尤其需避免患者发生低血糖时间,保障其治疗安全性,可提高其血糖干预效果[2]。
1.3统计学分析
全部74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通过t检验,(均数±标准差)是其表现方式。以X2检验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情况,(n%)是其表述方式。统计学判别标准是P<0.05。
2结果
2.1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后血糖指标数据(见表1),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png)
3讨论
糖尿病作为目前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较危害,其并发症发生比例相对较高,且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干预十分必要[3]。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管理,结果显示,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社区糖尿病生活质量优良率高于参照组。总干预管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护理及指导工作,更加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对患者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疾病、治疗及自我健康管理相关知识,以便于逐渐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另外,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及控制饮食,因此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亦产生危害,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十分必要,能够缓解其不良情绪,从而提升其身心健康。
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管理模式,患者血糖水平得以显著控制,且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综合干预管理模式于糖尿病护理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唐素元.实施糖尿病社区管理与综合干预对血糖控制效果的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7):179,182.
[2]白秋艳.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应用[J].心理医生,2018,24(32):310.
[3]刘令初,李思瑜,马美莉, 等.社区糖尿病患者新型个体化营养干预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2019,31(12):1248-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