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段清秀通讯作者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对儿童全身麻醉手术中的体温管理方式进行分析。方法:此研究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儿童104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n=52例)和比对组(n=52例),比对组儿童手术期间实施常规护理,为进行体温管理,研究组儿童在全身,麻醉手术期间实施体温管理。对两组儿童围术期的体温情况及低体温发生率进行观察比对。结果:在手术前,两组儿童的体温差异较小,P>0.05;在实施体温管理后,研究组儿童围术期体温较为恒定,相较于比对组儿童的体温变化情况来说具有显著优势,P<0.05;研究组低体温发生率为3.85%,低于比对组的28.84%,P<0.05。结论:在儿童全身麻醉手术期间对其实施体温管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预防低体温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开展应用推广。
【关键词】全身麻醉;儿童;体温管理
体温属于一种生命体征,而正常的体温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正常的保证。低体温是外科手术和麻醉手术之后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患者出现低体温,会严重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术后患者发生感染、寒战、心肌疾病等并发症的几率也会提高,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儿童的皮下脂肪相对较薄,且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在实施全麻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情况,会影响治疗效果[1]。因此,围术期给予儿童体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此,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儿童104例作为对象,分析实施体温管理的效果,现将主要的内容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病例选择时间范围:2018年10月~2019年4月;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儿童104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通过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比对组。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儿童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比对组(n=52例)的儿童年龄区间1~12岁,平均年龄为(6.64±1.33)岁;男30例,女22例;疾病类型:25例为幽门狭窄,11例为食道闭锁,肠梗阻10例,6例为无肛。研究组(n=52例)的儿童年龄区间为1~13岁,其均数为(6.25±1.02)岁;本组有男31例,女21例;儿童病症类型:幽门狭窄22例为,14例为食道闭锁,肠梗阻11例,5例为无肛。通过比对两组儿童的病症类型、年龄等相关的一般资料显示研究组和比对组儿童之间的差异可比较(P>0.05)。
1.2方法
比对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常规处理,静脉输入液体不进行加温处理,手术期间对儿童实施常规保暖,减少非手术区域的身体外露部分。研究组患者在比对组基础上实施体温管理,主要的管理方式如下:首先将手术室的温度调节至23~25摄氏度,后将术中所需的输入液体、冲洗液等加热至37摄氏度;铺设变温毯,并将其温度调节至35~40摄氏度,手术结束后在将其关闭[2]。
1.3观察指标
(1)通过患儿的深部鼻腔来对其体温进行测量,将术前体温、麻醉后体温、术中体温(包括手术开始30min后、45min、60min)以及术后体温进行测量并记录并比对。并对两组低体温发生情况进行比对。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儿童围术期体温变化情况均使用表示,用t检验,P<0.05;低体温发生率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
2结果
两组儿童围术期体温情况和低体温发生率比对:在手术前,两组儿童的体温差异较小,P>0.05;在实施体温管理后,研究组儿童麻醉后、手术期间以及手术结束后的体温较为恒定,基本处于正常范围,相较于比对组儿童的体温变化情况来说优势显著,P<0.05。研究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比对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续表1)。
.png)
3讨论
人体正常体温主要依靠体温调节中枢,而体温的维持需要通过新陈代谢,以此来使人体的体温能够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在实施手术治疗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而麻醉药物会降低人体新陈代谢,且因为术中患者的身体暴露在外会导致患者的体温出现下降的情况。对于儿童来说,在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期间会更易出现低体温,主要的原因包括:(1)应用麻醉药物:手术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具有抑制体温调节以及扩张血管的作用,会导致儿童在术中出现低体温情况;(2)手术环境: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4°左右,儿童需要在全身裸露的情况下接受手术;(3)输血、输液:手术期间需要为儿童进行液体及血液的输入,所输入的液体会造成儿童体温下降[3]。(4)儿童自身因素:儿童调节体温的中枢并未发育完全,也是造成其发生低体温的因素。新生患儿在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害相对较大,不但会对手术操作产生影响,且术后还会增加手术伤口的感染率,还会对其机体正常代谢及凝血功能产生影响,不利于术后恢复[4]。因此,在儿童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期间实施体温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手术前两组儿童的体温差异较小,研究组为(37.1±0.3),比对组为(37.2±0.3),P>0.05;在实施体温管理后,研究组儿童围术期的体温指标较为恒定,维持在37.2°左右,处于正常范围,显著优于比对组儿童的体温变化情况,P<0.05。且研究组低体温发生率3.85%低于比对组28.84%,P<0.05。主要是因为通过实施体温管理,在术前将静脉输注液体加温至37°,术中尽量减少对儿童机体的暴露,调节手术室温度以及使用变温毯等措施,可使新生患儿在手术治疗期间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预防了低体温的发生[5]。
综上所述,在儿童全身麻醉手术期间对其实施体温管理的效果较好,通过对手术室温度的调节、加温静脉输入液体、持续监测术中体温等方式,有效的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应用效果较好,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素洁, 古力帕日·克力木, 张蕾. 综合保温措施对小儿全身麻醉后的体温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3):247-249.
[2]王丽菊.小儿全身麻醉术中的体温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32):139-140.
[3]吴素兰, 曾辉. 暖风毯在小儿全身麻醉开腹手术中保暖的临床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12):1519-1521.
[4]余丽辉,张红枫,马玲飞.不同手术铺巾材料对经皮肾镜手术患者体温和术后感染的影响[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7):631-633.
[5]廖维, 唐玲. 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肠梗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临床效果研究[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 24(S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