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在ICU患儿的心理和情绪状态调节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陈永玲 张雅博 于祺媛
[导读] 观察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在ICU患儿的心理和情绪状态调节中的作用。


陈永玲 张雅博 于祺媛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观察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在ICU患儿的心理和情绪状态调节中的作用。方法:我院ICU 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6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8例:未开展应激干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38例:开展应激干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干预24h后、干预72h后症状自评表(SCL-90)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ICU患儿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应激干预护理模式;ICU;心理情绪状态

   儿科ICU患儿病情较重,且患儿家属探视受限,患儿躯体不适的同时可对ICU陌生诊疗环境产生恐惧,继而加重患儿ICU诊疗期间心理不适感,导致患儿在诊疗期间出现较大心理情绪波动,影响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为论证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对ICU患儿心理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比较我院ICU 2018年12月-2019年12月76例分别行常规护理模式以及应激干预护理模式,两种不同护理模式患儿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SCL-90量表得分变化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ICU 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6例患儿按照是否开展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行应激干预护理模式(n=38):男、女分别20例、18例,年龄/平均年龄为:3岁~8岁、(4.52±0.12)岁,平均ICU治疗时间为:5天至8天,(7.12±0.32)天。对照组未开展应激干预护理模式(n=38):男、女分别21例、17例,年龄/平均年龄为:3岁~8岁、(4.58±0.11)岁,平均ICU治疗时间为:5天至8天,(7.11±0.31)天。本次研究对象在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ICU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我国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第八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相关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患儿均收治ICU病房。(2)患儿家长均获悉本次研究目的、方法,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收治ICU病房前接受其他治疗的患儿。(2)排除临床诊疗资料不全的患儿。(3)排除精神系统疾病患儿。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无菌原则指导下开展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并遵循医嘱给药,持续性监测患儿病情。
1.3.2实验组(应激干预护理模式):(1)护理人员结合ICU收治患儿情绪以及心理特点,分析患儿ICU收治过程中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ICU患儿心理情绪变化的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下患儿对ICU病房环境陌生,缺乏家属的陪伴,均可导致患儿心理情绪发生较大改变。(2)具体干预措施:①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年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对于3岁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在患儿家长按照规定有效穿戴隔离衣、口罩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患儿家长探视时间以及探视次数,并协同患儿家长与患儿做游戏,聊天,逐渐获得患儿的信任。对于超过6岁的患儿,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言语安慰,结合ICU诊疗依从性良好案例,鼓励患儿积极配合临床治疗。②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应动作轻柔、准确,从而降低患儿在诊疗干预期间出现的不适感。此外,护理人员应结合天气气温变化,通过空调、暖气等设备保证ICU病房温度恒定在26摄氏度左右。
1.4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借助SCL-90量表判断患儿ICU诊疗干预不同时间段负面心理情绪变化情况,SCL-90量表总指数为5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心理状态越重。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数据,(±s)表示的平均值应用t 检验,P值超过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ICU诊疗干预期间负面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儿干预24h后、干预72h后SCL-90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对应时期量表得分。

3讨论
   儿科ICU患儿多病情危重且免疫能力较低,近些年相关研究显示ICU病房收治的患儿在临床诊疗干预中易出现烦躁、孤独、焦虑等心理障碍,甚至有部分患儿对抗拒临床诊疗护理干预。分析其原因,ICU患儿对病房环境较为陌生,身边无家人陪伴,在生理不适的影响下易出现负面心理应激反应,常规ICU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易忽视患儿在诊疗期间心理情绪变化,但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长期处于负面心理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以及副交感神经功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继而影响个体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应激性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结合患儿年龄特征,在为患儿创造舒适病房环境的同时与患儿保持良性沟通,为ICU患儿提供足够的安全感,抵消患儿对临床诊疗的恐惧,降低患儿在临床诊疗护理干预中负面心理障碍[2]。
   本次研究显示实施应激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儿,干预24h后、72h后SCL-90量表得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ICU患儿应激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心理情绪状态。
   
参考文献:
[1]廖中梅,唐志红.ICU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35-37,43.
[2]田志英.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儿情绪应激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3):106-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