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黄祖弟
[导读] 分析产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


黄祖弟
(德宏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目的 分析产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33%,护理纠纷发生率为6.67%;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22%,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2.22%,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科;风险;护理管理
  
  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由于住院人群多为产妇、新生儿等特殊人群,护理过程风险较高,易出现院内感染、护理纠纷等不良事件,且每一环节的工作更为繁琐,这就要求在产科的护理人员做好风险管理的工作,才能保证理想的治疗效果[1]。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存在或者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及处理,以减少因护理风险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2]。在此,本着选取为平原产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总结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21~32岁,经阴道分娩26例,剖宫产分娩19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0~31岁,经阴道分娩24例,剖宫产分娩21例。经过筛选抽取出的所有患者都已基本了解了本次研究的所需的各项内容、指标以及研究目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对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识别 首先,产科护理人员应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产科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并做好分析记录,总结护理风险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并界定感染事件、高危事件、高危群体等概念,做好护理风险的事件统计。
  1.2.2护理风险评估 在确定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后,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应分别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做好危险性和发生率的数据分析。在产科的护理风险管理中,以风险严重程度和风险频率的乘积表示风险危险性,常见的几种产科风险因素为:产程观察和处理、新生儿窒息、预防感染、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等。
  1.2.3护理风险处理 护理人员在实施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操作中,应确保患者所在区域处于良好的环境中,加强卫生清洁和使用器械的灭菌工作,积极预防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严格记录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正确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并通过心理护理积极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出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具备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于出现并发症状的患者予以特殊护理干预。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新生儿的护理强度,保障新生儿的存活率,并将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模式应用于日常工作的环节中,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情况比较  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33%,护理纠纷发生率为6.67%;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22%,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护理风险管理这一模式应运而生,旨在以高效率、低成本获得护理过程中的最大安全保障[3]。在产科中,由于母婴安全的护理工作更为复杂,存在许多风险事件,也影响了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因此,在产科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妇产科临床经验表明,做好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护理风险管理,是保证孕妇能够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而护理人员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把护理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应用到产科的护理工作中,能够保证护患关系的融洽,让孕妇能够顺利分娩,同时也能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发育[4]。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运用了护理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理来实施产科护理的风险管理,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22%,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风险管理可以进一步了解产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降低风险时间的发生几率,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可以达成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好应急事件的处理工作,提高了产科护理的服务质量,也能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5]。
  
参考文献
[1]王筱姝.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1(03):213-214.
[2]吴斌,唐灵芝.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探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9(32):145-146.
[3]吴兰芝.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 2018.2(16):67-68.
[4]马园,白伶俐,马娜.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8.11(27):189-190.
[5]王晓红.护理风险背景下产科护理管理的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8(23):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