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治疗方案和早期用药指导在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月1期   作者:吴常柱 李强国 董记华 孙保立 杨亚迪
[导读] 探究快速治疗方案和早期用药指导在忠贞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吴常柱  李强国  董记华  孙保立  杨亚迪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山东菏泽274015)
摘  要:目的 探究快速治疗方案和早期用药指导在忠贞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86例(收治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2月),随机分成对照组(行常规静脉给药指导)和观察组(行常规静脉给药指导+气管镜快速给药),各43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疗效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2=4.074,P=0.044)。心率>100次/min、心功能不全以及感染性休克,为重症肺炎的预后风险因素。结论 对于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有效改善病症,且应用气管镜给药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静脉给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快速治疗方案;早期用药指导
   重症肺炎,临床常见疾病,极易发生感染性休克,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1]。目前,临床常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治疗重症肺炎,但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仍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基于此,为提高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笔者以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为例,应用快速治疗方案和早期用药指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65.78±2.26)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66.05±2.32)岁。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在研究人员指导下,签署研究知情书,比较两组上述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静脉给药指导,即:静脉滴注亚胺培南,500mg/次,3次/d。
1.2.2观察组
   行常规静脉给药指导+气管镜快速给药,即:常规静脉给药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气管镜快速给药,将0.1g亚胺培南+10ml生理盐水,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入病变肺段。重点留意用药剂量、给药频率,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d。
1.3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显效:体温恒定,肺部啰音消失,经X线检查,肺部阴影基本消失;有效:体温低于37.5℃,肺部啰音基本消失,经X线检查,肺部阴影大部分消失;无效:未达到上述判定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分析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处理研究资料,其中计数资料(2检验),[n(%)]表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0.05为计数资料比较基底数,当组间比较小于0.05时(P<0.05),表差异显著。
2结果
2.1疗效比较
   疗效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2=4.074,P=0.044),见表1。


2.2 预后因素分析
   通过对研究中选取的86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资料分析,笔者得出:患者的住院时间均超过15d,静脉治疗时间超过7d。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休克、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等相关指标,使用SPSS24.0软件分析,心率>100次/min(OR=3.049,P<0.05)、心功能不全(OR=3.254,P<0.05)、感染性休克(OR=2.958,P<0.05),最终确认心率>100次/min、心功能不全以及感染性休克,为重症肺炎的预后风险因素。
3讨论
   重症肺炎,常见于老年人,病情危重且发展迅速,患者发病后,极易引起感染性休克发生,致死率较高[3]。感染性休克,又叫脓毒性休克,是一种伴有休克的一种重症肺炎,主要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而引发的严重感染,常伴有多种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严重危及患者生命[4]。目前,甲肾上腺素,是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纠正组织低灌注,尽快恢复外周阻力,使血流动力学指标复苏有效改善微循环[5]。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根据患者疾病恢复情况,逐渐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行亚胺培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行亚胺培南纤维支气管镜下注入,结果为:疗效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2=4.074,P=0.044)。心率>100次/min、心功能不全以及感染性休克,为重症肺炎的预后风险因素。表明,行纤维支气管镜下注入比静脉滴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示:因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复杂性的生理状况,在实施治疗时,需严密监测患者生理体征。若在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应立即停止插管。因静脉给药的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多数患者对行支气管镜治疗,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在治疗前,护理人员需告知支气管镜治疗的优势及安全性,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对于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有效改善病症,且应用气管镜给药有效率更突出,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耿佳莉.探究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快速治疗方案和早期用药指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5):127-129.
[2]丁亚男.探究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快速治疗方案和早期用药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8):157.
[3]陈泽宇.探究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快速治疗方案和急性用药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8):56-57.
[4]晏娟.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效果影响[J]. 健康前沿, 2017, 26(5):154-155.
[5]冯秋静, 张燕, 吕芳. 护理干预在急诊收治的重症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19):2662-2664,27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