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的生活状态及心理状态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罗雯 罗坤燕 速右娇
[导读] 分析肺结核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的生活状态及心理状态


罗雯  罗坤燕  速右娇
(武警云南省总队医院;云南昆明650111)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的生活状态及心理状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肺结核患者,并根据治疗的先后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抑郁和焦虑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SDS和SAS的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缓解其抑郁和焦虑情绪,增强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好的提高,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肺结核;护理干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

  肺结核是因结核分歧杆菌导致的慢性传染病,多见于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为乏力、低热、女性月经紊乱、形体消瘦、呼吸困难、咳痰、咳血等。肺结核疾病不仅难以治愈,且病程较长,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对患者的生活状态及心理状态均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肺结核患者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并分析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的生活状态及心理状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肺结核患者,并根据治疗的先后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52.3±8.3)岁;实验组,男28例,女23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3.4±7.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生命各项指标监测、知识宣教、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如下:①健康教育宣讲。由于患者的学历和生活背景不同,对肺结核疾病、病情和危险因素等方面的认知程度不同,在进行健康教育宣讲时,需要根据这些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宣教模式,致使不同层面的患者均能充分了解肺结核疾病的发病因素、治疗过程、临床表现等内容。②心理干预。由于肺结核疾病的传染性及漫长的病程,患者情绪极易出现自卑、孤独、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社会人群对肺结核疾病患者有着排斥、歧视等想法。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多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主动关心患者,对患者的一些正当需求应以与满足。为患者和家属宣教疾病知识,防范措施,正确对待患者,缓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积极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排除他们内心恐惧和不安等不良情绪。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甚至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使患者放松心情,以更好的配合治疗。③饮食干预。肺结核患者应禁食辛辣、油炸、生冷食物,多食用高纤维、高营养、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并结合患者日常饮食习惯拟定一份合理的饮食食谱,同时禁止吸烟。注重铁的摄入量,心肾功能健康者应多饮水以促进新陈代谢。④运动干预。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到户外进行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但在运动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患者,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对应措施。⑤环境干预。病房时刻保持干净整洁舒适,经常通风,按时消毒,定期更换床单被套,对陪护人员也要做好消毒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抑郁和焦虑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比较。抑郁和焦虑程度的评定使用分别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1]进行评估,评估得分越高说明抑郁和焦虑程度越重,反之越轻。生活质量评定采用生活质量简表(SF-36)[2]进行评估,本简表从8个维度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反之越低。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当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时用±s描述,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实验组的SDS和SAS的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较护理前有所下降,但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肺结核是临床多发感染性性肺部疾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且多发于老年人[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心理状态,甚至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治疗肺结核疾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因漫长的病程,又易反复,因此需长时间服药,对患者患者的生活状态造成严重心理;再加上该病具有传染性,社会人群的歧视、远离等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和自卑等不良心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护理干预主要是从患者的生活到心理进行,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可以使患者充满信心,减轻甚至消除不良情绪,与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经过护理干预后的实验组患者的SDS和SAS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均得到很好的改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不仅显著高于护理前,同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疾病康复,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缓解其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信心,增强治疗依从性,进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蓉 , 樊安芝 .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重庆医学 ,2015,44(7):1003-1004.
[2] 曹燕竹 , 李会杰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咯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34(18):2533-2534,2541.
[3] 丽护理干预对肺结棱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25(06):16-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