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鄂尔多斯民歌方法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苏雅拉图
[导读] 进行认知,从而使我国音乐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民族音乐也可以得到有效传承,进而实现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蒙古族中学  苏雅拉图  016200

        进行认知,从而使我国音乐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民族音乐也可以得到有效传承,进而实现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一、教学环节展示民歌魅力
        对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来说,由于音乐知识具有曲风多元化,知识面涉及层面广的特点,因此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教育资源[1]。而对于初中音乐教材中涵盖的民族音乐知识来说,是培养学生意志力以及民族精神的主要方式。为更好确保初中音乐教学环节对民歌的教学方法进行渗透,可以民族歌曲的魅力。通常来讲,作为中华民族追求以及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民族音乐的内涵以及风格较为多元,不同的民族其地域特色与风情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对于鄂尔多斯民族音乐来说,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尤其是鄂尔多斯民歌,它可以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并以此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环节,对民歌音乐的渗透可以使学生的民族情感得以强化,以民歌的学习可以对民族英雄人物进行赞美和歌颂。此外,在音乐教学环节将民族音乐进行融入,可以有效对学生的民族情感进行培养,进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得以激发。对于鄂尔多斯民歌来说,首先由于鄂尔多斯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神奇、古老的地方,早在36亿年前,这里就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古陆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了神奇的文化,当然也包括神奇的鄂尔多斯民歌。鄂尔多斯民歌又分为长调歌曲、短调歌曲两大类别,从特色方面来说,鄂尔多斯民歌在俏皮欢乐中又蕴含调侃倾向,在精明透彻中又蕴含着宽容的风格,其深沉的内容大都以明快的形式进行表现,同时也兼具理想主义浪漫的特点。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环节,将鄂尔多斯民歌的魅力以及深刻内涵对学生进行展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热情。
        二、组织活动感受民歌魅力
        在全球文化交互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一部分学生对西方的流行以及摇滚音乐较为热衷,但是对于民族音乐来说,无论在曲调还是内涵方面都要难很多,因此也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2]。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引导,从而使学生可以对民族音乐的婉转曲调进行了解,进而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个更加深入化的认知。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使学生对民族音乐进行认知,包括在学校内部举办民歌大赛,或者民族乐器的演奏比赛,使学生在参与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对民族音乐所带来的震撼感进行近距离感受。再者,教师也可以吸引班级内擅长鄂尔多斯民族音乐的学生,在班级内部引导学生组建合唱团或者乐队。


还可以对当地较为知名的民族音乐家来校园内部针对鄂尔多斯民族音乐内开展讲座活动,讲座内容可以包括对晋西北苍凉的民歌传入鄂尔多斯后,是如何是指成为脍炙人口民歌的,包括《五哥放羊》《山头上》等,也可以对长调歌曲以及短调歌曲的唱法进行讲解,比如长调歌曲在长调部分出现的颤音,以及短调歌曲歌词的言简意赅、曲调的动听优美、音乐的鲜明形象,比如《鄂托克西部》《圆顶帽子》等,从而使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得以提升,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乐器也同样产生兴趣。最终将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进行正确,进而实现民族音乐教学的高效渗透。
        三、即兴原创践行民歌魅力
        著名音乐教学学者奥尔夫曾经提出,音乐作为人类最原始以及最自然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是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3].而对于鄂尔多斯民歌来说,则更具代表意义,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种类,因此也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通常来讲,作为时间最为久远音乐形式演奏来说,它也是人类最自然的音乐文明践行活动。从本质层面来讲,音乐教学也就是师生之间进行共同创作的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环节对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可以使音乐教学更具现实意义。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民歌音乐的创造灵感进行主动寻找,并对民族音乐进行自主创造,进而使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在现实层面得以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播放民族音乐,尤其是鄂尔多斯民族音乐,使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在民族音乐中进行融入,从而使学生在主动进行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才华与个性进行展示,同时也在这一层面之上,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以提升,也使学生的民族层面的音乐创作能力得以激发,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在多维度层面进行升华。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鄂尔多斯经典民歌《鄂尔多斯,我富饶的家乡》进行学习,包括学习它的歌曲创造背景、曲调风格以及演唱风格等,从而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迹可循。学生也可以在组建的乐队内将自己的原创想法进行阐述,乐队内的成员对歌曲的创作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创作内容进行指导,从而在整体层面对学生的民族音乐创作能力进行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将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有效进行渗透,特别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鄂尔多斯民族音乐,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作为国家后备人才,担负着发扬和继承民族音乐的重要使命,因此可以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对学生的音乐造诣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廖定坤.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J].北方音乐,2020(06):170-171.
[2]张慧.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分析[J].黄河之声,2019(23):113.
[3]徐晓敏.浅析民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模式[J].北方音乐,2018,38(13):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