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徐向枝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徐向枝
[导读]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而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徐向枝  213161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而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这些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大前提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兴趣的激发是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以小学低年级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教学情境创设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字:小学数学;低年级;情境;创设
        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应该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从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可以看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主动学习能力欠缺,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对知识理解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教学手段单一,理论性强,与实际脱节。情境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氛围,创建知识应用的氛围。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创建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化、生动性为主体的场景,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点,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从情景教学的内涵可以知道,情境教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情境的设计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特点,尤其要结合学生年龄段特点、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从而建立起科学、合理、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加入到课堂学习中。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其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故事性和生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1]。
        三、情境创建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创建情境,将教学融入实际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同时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应该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数学课堂沉闷、枯燥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情境教学创建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升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节课为例,内容是“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这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节数学课,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设计得生动有趣。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教师要做的就是将之前学生所学的零散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理清数学知识的脉络,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系统化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入教学,比如,让同学们自己来数一数一行就几个同学,或者班级里有多少个女同学,看哪位同学数的又快又准,或者让大家比一比身高等等。这些简单的小问题,同学都能够很积极的参与回答。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小问题的设计,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也建立了起来,而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小问题,却又都包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比如,对于数一数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数的过程进行思考,归纳出数数的规则,比如不能够重复数,以及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不能漏掉等等,这些过程就是逻辑思维培养的基础环节[2]。
        (二)创新教学手段,创建情境课堂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应用广泛的教学手段,通过音频、视频的播放,创新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的学习,这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图形的拼接,这是一节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知识。教师可以以故事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小段动画,内容是《盖房子》,大意是小猪妈妈带领小猪一起盖房子,他们准备了很多的不同形状的砖块,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小猪和妈妈应该怎么做才能造好小房子呢。看过动画片之后,教师可以以启发的形式问同学,该如何帮助小猪和妈妈盖房子呢。因为学生都有过拼装积木的经验,肯定会七嘴八舌的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一些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些积木,让同学自己来动手造房子。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造的房子最漂亮。对于小组完成的作品,教师要做好点评。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一下房子都用到了哪些图形,以及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对图形有了深入的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故事情境的创建,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图形的认知,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小房子,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想象力,分享的过程又是对学生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极大促进。可以说,通过情境的建立,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数学能力,更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情境教学的创建对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践行,更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建立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提高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柏林. 身临其"境",共同参与,快乐成长——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J]. 学周刊, 2019, 394(10):103.
[2]黄玉凤. 谈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妙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34):255-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