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叶钊
[导读] 从改革开放中国步入一个新时期后,学校德育教育也赢得了新的发展。但同时新时期也是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德育教育虽然得到了新时期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因为是一个过渡期的关系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且由于社会经济形式的多元化人们的利益变化及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清楚的看到新时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想出正确有效对策,关系到德育长期发展。

叶钊   黄石市第十六中学
【摘要】从改革开放中国步入一个新时期后,学校德育教育也赢得了新的发展。但同时新时期也是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德育教育虽然得到了新时期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因为是一个过渡期的关系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且由于社会经济形式的多元化人们的利益变化及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清楚的看到新时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想出正确有效对策,关系到德育长期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学校德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222-01

        德育的定义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有这样的定义: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者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胡厚福也在他的《德育学原理》中这样定义;德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并遵循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教育的发展规律,在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中,将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质的活动。所以以一言概括,德育及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而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学校德育在进入新时期后,也和教育其他的方面一样,需要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等方面发展,所以说我国的德育教育现阶段是一个攻坚的关键阶段。同时我国历来对德育教育十分重视,各级各类的学校都普遍的开设了品德教育课,但是我们还是发现,虽然在新时期里我国的品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我国学校德育教育还存在着很严重的缺陷和不足。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校教育对德育教育不重视。学校学校德育一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的教育要以德育为核心为先,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总是重视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不够重视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②学校的德育教育不重视德育的资源结合利用,造成德育教育的脱节。这就需要学校教育要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把各种资源有效的联系起来,相互配合,组成一个有机的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系统。而学校德育要形成一个系统就要充分发挥管理的效能,需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动用各种德育资源,才能完成育人的目的。在德育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德育是一种单独的教育,它脱离其他各育,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在这种认识下,当前学校德育在管理环境上往往过多地囿于校内,造成了一种封闭的德育体系。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无法真正建立,学校既缺乏校外德育途径的参与,又不能与外界进行合理的信息交流,对学生德性培育的合力便难以形成。
         ③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引导作用。德育要充分认识到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教育者即教师要对学生起引导作用,要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注重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而学生则是德育系统的主体,整个德育系统要围绕学生的品德教育展开。
        ④德育教学理念的落后和滞后。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德育教育又处于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所以当前的德育教育需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德育活动的开展。⑤德育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学校的德育教学与其他的学科知识传授一样,只注重理论的传输,而忽视了对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探索,缺少创新性。德育教学要采取多种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创新,把德育寓于知识的学习和平常的生活小事中。



        二、对学校德育当前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①重视德育,提高德育在学校的教学方面的地位。在学校德育活动中,学生只是硬性的被安排参加学校的德育教学活动,缺乏主动性,致使很多学生对德育不太关心和重视。而由于德育在平时的考试中没有什么影响和要求,学校也放松了对学生参与德育德育活动的要求。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德育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学校与老师要坚持以德育人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学校也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来提高学校德育地位。如在全校开展德育训练、建立健全德育评价系统,建立德育基地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品德素质。
         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协调,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进行开展德育活动。 学生首先是人,而人首先要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影响。所以如何更好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德育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今的社会大环境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对个学生都可能产生积极影响或负面效应,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是引导选择和扩大积极面,引导抵制和缩小消极面。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学生随时向家庭中的成人学习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然而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只有当环境纳入学生主体的认识范围和实践范围,转化为客体因素时,才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作用。学校德育作为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与社会有着广泛的联系,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受到社会、家庭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支持,社会的帮助,而把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协调好,能够充分的运用三者的资源,来建立和完善德育系统。
        ③注重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 。德育教育首先是作为教育的一种,它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德育目标都是力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与社会道德感,使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德育教育管理必须注重实效性,要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留下深刻印象,并持续影响其一生,引领和规范其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和发挥学生在其自身发展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制订符合学生发展的德育工作目标,优化德育形式,使德育教育方法更具个性化、综合化和有效化;德育的内容应从“大家”走向“小事”,从远离生活到贴近学生,“从小事着手”,重视学生的共同管理与自我教育管理,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现在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理清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而不能困囿于原有德育框架和传统管理模式。要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明确的德育价值观,摆正利他性与利己性的关系,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利益,综合自由与责任的平衡,还要克服德育思想内容封闭单一的问题,只有与时代同发展同进步,才能不断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将历史融入未来,形成德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④注重德育教学方法理论的创新,使德育规范化现代化。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德育也应该要以创新为发展理论,革新教学方法和理论,是德育面向现代化和规范化的要求。教学理论的革新主要体现在学校德育管理发展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德育为首,坚持师德建设,坚持全面德育管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相整合,与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相整合,就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 解决目前学校德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效益,这是当前学校德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最大创新。教学方法的要求则是要不断的革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形成对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新时期也是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德育教育虽然得到了新时期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因为是一个过渡期的关系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且由于社会经济形式的多元化人们的利益变化及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清楚的看到新时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想出正确有效对策,关系到德育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柳海民,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