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音是世界构成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以声音为媒介交流信息,传达情感。声音是促使人们心灵、思想和 情感紧密相连的主要桥梁,因此音乐能够传达出特定的思绪、情感与意境,是人与人交流沟通、建立情感关联最为直白有 效的方式之一,所以我国院校都极为重视对初中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节奏是音乐中最为基础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音乐中 最核心、最关键的一部分,更是所有音乐艺术形式的根本。节奏决定了一首音乐的情感走向与思维表达,为音乐注入了浓 郁的生机并赋予了灵魂。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这一阶段的学生首要学习方向就是增强自身的音乐 节奏感,所以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节奏训练成为各学校教学的重点与首要研究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 加强节奏训练对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从多维角度入手探寻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进行节奏训 练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课堂教学;应用;情景教学
引言
乐是娱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在人们生活以及多种场景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新课改条 件下,教师要强化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与体会,促使学 生深入地分享音乐节奏,感悟音乐旋律,巧妙地掌握与运 用音乐节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诸多节奏训练的课堂教 学成效尚未理想化,新时期下创新音乐课堂上节奏训练的 教学方式事关重要,成为学生音乐技能培养的一项影响因 素,以下为笔者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现状
1.1影响节奏训练教学效果的因素
其一,学生学习角度。初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以及观 念水平存在局限性,缺少定性,身边的环境会对学生学习 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学生不容易深入地了解枯燥音乐 知识,甚至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不管是哪一个年龄的学 生,都比较爱好音乐内容,针对专业的训练学生也可能会 接受 。但是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化,学生不能真正地了解音 乐内涵,总是模仿音乐的曲调与旋律,不利于学生音乐技 能的发展。 其二,教师教学角度。现在诸多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 都比较广泛,对自己的兴趣班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然而 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却不高,一些教师单一化的教学模 式便是主要影响因素,理论知识的过度渗透,导致学生难 以产生出音乐兴趣。即便部分教师意识到音乐课堂上节奏 训练的地位,节奏训练在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上产生的积 极影响,然而在实践中,并没有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 降低了学生对音乐活动的热情,所以教师要适当转变教学 思想,以先进的知识展现自己的教学魅力。
1.2音乐教学发展倾向
其一,教师角度。兴趣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在具体 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思想,把节奏训练和学生 学习情况相结合,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教师要做好教学中 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不间断地吸取教学经验,以全新的 节奏方式与思想,引进音乐思想,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 质,彰显音乐教学的本质;其二,学校视角。基于素质教 育的背景,学校要注重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综合培养学 生多项技能,还要积极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 习热情,全面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2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式方法
2.1从分析音乐创作背景入手,正确把握节奏
首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该选取适合的、具有鲜明节 奏变化的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然后带领学生分析该音乐的 创作背景,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创作人当时的情感和思绪, 以此为基础,快速地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把握住 节奏。
例如歌曲《童年》,主要描述了童年时期轻快、富 有活力的校园生活,当学生带着这种画面去体会时可以快速地掌握这首歌曲轻快的节奏。
2.2通过有节奏地诗朗诵来增强对音乐节奏的把握
诗朗诵是除了音乐以外另一种极具节奏感的情感表达 形式,与音乐相比,节奏诗朗诵的限制更低,更易于学生 随时随地练习感悟。有节奏地诗朗诵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 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提高音乐感受力。当学生遇到难度较 高的音乐节奏时可以先通过诗朗诵练习来感受节奏,品味 音乐节奏与朗诵节奏间的关联性和不同性,不断强化自身 的节奏感。
2.3组织节奏训练活动,培养学生节奏感
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时,教师需针对教学内 容,合理组织节奏训练活动,指导学生运用自身所学,提 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 例如在学习《雨花石》这首歌曲时,教师可组织节奏 训练活动,培养学生节奏感,针对歌曲,教师可带领初中 生到操场或者图书馆等地点,开展节奏训练活动。在此期 间,教师可让学生准备好手鼓、水瓶或者玻璃杯等物品, 而后将《雨花石》这首歌曲的来源与意义等讲述给学生 听,帮助学生了解本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中所蕴含的 情感,之后由教师去领唱,学生跟唱的方式,促进学生了 解本首歌曲的节奏,让学生能够以充沛的感情来演唱出这 首歌曲。完成上述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拿出手中的物品 为歌曲伴奏,开展节奏训练。通过这一方式,利于促进学 生认知音乐节奏,提升学生在节奏训练之中的主动性,对 于节奏训练活动的高效开展非常有帮助。
2.4设计伴奏环节,开展欣赏教学活动
在音乐中伴奏,一方面可以找到学生节奏感的潜质, 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审美情趣,在具体的教学中,因为 乐器机械设备比较有限,不能做到人手一件,那么势必会 降低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效果。所以音乐教师可以选择声势 教学的理念,将肢体视作乐器,在拍手、拍腿以及捻指的 操作中进行节奏训练,学生亲自通过肢体感受音乐节奏, 加深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便于对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培养与 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以节奏训练的活动中增加伴奏环 节,构建多样化的教学体系。 比如“思乡曲”内容的教授,教师可以引进伴奏环 节,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接龙游戏,致力于学生创新 性思维与演唱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歌唱过程中进行舞 蹈,把舞蹈动作视作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实践 中获取音乐感知,走进歌曲的世界中,感受歌曲带来的积 极能量,强化初中音乐课堂节奏训练活动的运作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音乐教师而言,务必要注重开展 节奏训练活动,促进学生掌握节奏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 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 于运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合理开展节奏训练,激发学生参 与节奏训练的兴趣,以此来推动初中生音乐学习能力的进 步。
参考文献
[1]蔡子聪.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14):176-177.
[2]罗咏艳.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A].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淡丽丽.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16.
[4]马晶.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J].北方音乐,2018,38(17):187.
[5]胡晓黎.浅谈微课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教学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