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能么扎西
[导读] 语文学习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语文学科作为组成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独特的思维特点,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时刻注意课堂教育的改革创新,还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思维能力更加地敏锐。因此,针

能么扎西     若尔盖县民族寄宿制小学校  624599
【摘要】语文学习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语文学科作为组成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独特的思维特点,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时刻注意课堂教育的改革创新,还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思维能力更加地敏锐。因此,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
【关键词】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  语文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62-01

        语文是以感性为主的科目,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求很高,注重言语的精确度,但是这在语文科目中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只有具备丰富的情感能力,用情感的语言感化他人,成为语言的领用者,这是一个高素质人才需具备的,所以这也是感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一大重点。为了能使学生进一步的以感性角度出发,教师就应当选取最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一、构建小学语文思维型课堂所存在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追求,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一般是语文老师作为主导,而在课堂中,老师也只是一味的传授知识,学生也一味的听课记笔记,不再思考题目,就形成了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这种局面课堂氛围压抑,而且学生所接触的知识并不多。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对学习语文这门功课会失去兴趣,抵触学习,不爱学习,严重的会出现厌学的症状,认为自身本就学不好语文。所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主动的调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多动脑多动手的好习惯,构建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
        二、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具体措施
        (一)注重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
        所谓的共情能力就是同理心,同理心也是人类社交中最为基本的一项能力,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没有同理心的人,通常会忽视其他人的感受,以自身感受为主。即便自身所的言语伤害到他人也不曾意识过,也就是成语所说的不以为然,这不仅是语言功底不扎实的体现,也是道德缺失的体现,言而总之就是不通世俗,不会运用语言的沟通技巧。所以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小学期间是培养人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处于幼稚时期,没有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在这时期,教师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培养共情能力,在说话前多注意他人的感受。这也说明了,共情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当思考如何才能够强化学生的共情能力。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共情能力,教师可以以剧本表演的方式來帮助学生,比如说“在扶老人这个上面,如果你前面跌倒了一个老人,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融入氛围,在这氛围内思考如何表达,在此交流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密切注意学生的言辞行为,如果有学生的言语用词不当,教师应该适当的提醒,但考虑到学生的面子问题,教师应当尽量让学生到办公室,告诉学生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而且容易伤害他人,不尊重他人,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善意。
        (二)引导学生进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世界中,充分的了解到,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从而从心里接受语文并且学好语文这一科目。
        (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反思自己这一天所学内容。语文是一个反思比较多的科目,尤其是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更应如此,就是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的学习进行反思,在这个过程也就深入的挖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对语文阅读的独立思考,努力的把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自身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养成学生坚强不退缩的品质。
        (四)注意比较词汇的异同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针对一篇作品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在文章中的学习过程中,找寻使自己印象最深的词语,并且通过这些词语说说作者用这个词语,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去掉这个词语,会对文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提高全身的语感能力。比如说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黄山奇松》,作者用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一幕幕美妙绝伦的姿态,抒发了作者对我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与赞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找出其中的语句进行赏析,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探讨。比如说“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教师可以提问,能否把“伸出去”换成“拿出去”,也可以提问为什么作者要把三大名松拟人化,如果用形容词化会怎么样?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言词的理解,使得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成为小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开始转变原有的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以及为学生日后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开始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开创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语文知识,最终形成了适合本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体系,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李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别让思维训练缺席[J].名师在线.2018(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