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钟丽
[导读]

钟丽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4426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69-0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并初步理解分数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除法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正确书写的形式,并正确将假的带分数除法转化成一个带有真分数或除法的整数,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结构。同时还根据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公因数与最大的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并正确的寻找两个数最大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促使学生在课后能够熟练的对两个分数与除法进行正确的约分与通分,正确并高效的将分数与除法中的小数进行转化。
        教学重点:认识单位“1”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正确理解。
        教学准备:合理的将课件正方形、小木棒等与本节课相关的物品融入,这样能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在开展本节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分析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合理的开展情景导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间的时候帮助一年级学生分配水果,并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需要分配的物品,如8个苹果为4位小学生分配,每人能分配几个?再例如2个橘子为4个同学分配,每人能分配几个?以及1个蛋糕为4个同学分配每人能分配到几个?等相关问题。
        二、新授课
        讲解分数的产生,教师在此环节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问学生为什么需要使用分数,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且教师还需要合理的将本节课教学与实际生活相互融合,并列举出相关案例,让学生对分数有着充分的了解,同时当计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还可以用分数表示。随后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写出分数,例如针对以上问题,将一个蛋糕分给4个人使每个学生分到1/4的蛋糕,让学生谈谈1/4的意义。而且在此环节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探究分数的意义,教师还需要实时参与学生的分析过程,从而能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数学学习提出宝贵的意见,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新课的理解程度。


而且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教师还需要尽可能将实际生活融入到课堂,将其与多媒体教学进行融合,使得学生能够自行操作并掌握分数的表达方式。所以说,在新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有着充足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列举相关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本节课重点知识。
        三、巩固练习
        在此环节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列举课本上的习题,并让学生独自完成习题,同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当中探讨问题的解答方法,同时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数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自我检讨,分析自己在习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看待分数单位以及分数的习题解答方法并将课本进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习题,使得学生能够在正确解答问题的同时,还能够理解分数习题更多的解答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需要由易到难的设计习题,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避免难度不高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只有全面落实每一环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四、总结与归纳
        在总结本节课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融入练习题:如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可以将其运用计量单位当作一个整体,而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时,则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因此,在此阶段时教师不仅需要再次对分数意义和性质进行概括,同时还需要将其合理的与练习题进行融合,为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发道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并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结果的含义。而且在总结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数或者是若干份就是分数的单位等相关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划分,使得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由于五年级学生的年龄仍然相对较小,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仍然需要对课后练习题进行设计,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日后解题时及时掌握分数的应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一章知识点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延伸教学,在此环节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两者教学进行延伸,从而发挥巩固的作用,而且用两者引入教学能够更加深入的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从主动意识上感受到分数是如何在生活上应用于产生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来完成手中道具的分类并掌握分数的意义,从而知道自己是如何得到分数的,使得学生感知分数的意义,就是把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虽然仍然有部分学生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分数的意义,但经过不断的练习与理解,学生已经能够在心里知道分数的意义,而且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讲述单位“1”和若干份这两点知识,使得学生更加清晰简练的将本节课理解。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并注重细节上的处理,才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