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董维
[导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由此促进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
        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由此促进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而对于工程造价管理行业来讲,不仅深化了其改革力度,同时也另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梯。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较为良好,但是依然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提升缓慢。本文笔者详细阐述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管理;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引言
        改革开放后,带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行业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建设工程行业,其发展形势越发良好。网络科技的发展,使得工程造价管理逐渐趋于信息化发展,而如何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是目前工程建设中重点探索的问题。
        1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的必要性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建设工程领域的科技化应用越来越普及。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是建设工程领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工程项目建设及行业良性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颁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由此开始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促进了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前进步伐,这一模式的推行,形成了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价格形成的有序体系。但是在目前的市场价格查询过程中依然存在漏洞,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确定依据依然以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造价信息为主,这种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所以,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升工作造价管理动态,为工程量清单计价奠定良好的推行条件,进而满足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发展需求。
        2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1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因此并没有制定相应的统一、规范性岗位机制,由此导致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只能以当地所在区域的发展情况为依据。由于我国地域性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并且相关的政府部门也未给予合理的政策支持及正确指导,导致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差异化较大,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所以无法做到全国性、整体性、统一性。
        2.2缺乏完善的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单位在价格预估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地材料市场价格不等的影响,只能以当地区域的工程量、额定计算标准进行造价预算,这种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不仅增强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强度与工作量,同时也阻碍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性。虽然有些地区共享了工程造价信息分类、文件数据、交换标准、材料编码等相关信息,但我国在工程造价价格数据信息标准、定额材料数据信息标准、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等方面还不完善,这样就影响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发展。
        2.3 信息化建设系统性有待完善
        由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缺乏统一的系统管理与规划。因此在信息采集、传播规划、编码、分类以及系统分类等方面不够完善,这样就无法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的有效共享。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包含了管理部门、市场部门、软件开发部门、系统管理部门等多个环节,想要将这些环节有效衔接,且有序开展工作,必须具备系统化的整体管理与指导条件,这样才能实现各区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统一性。但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系统性还不完善,进而导致影响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3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3.1设定以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
        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益及竞争力,需要将其设定为发展目标,以其为中心点逐步开展信息化建设,增强工程造价管理的行业生存能力。

作为工程项目单位的领导者,为了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必须要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获取有效的市场信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
        3.2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标准体系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完善过程,同时其也是一项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统筹、规划、推进,一步步开展,其中还要供给给各方数据采集、交换、共享等技术,所以想要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标准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以《建设施工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参考依据,根据目前工程造价领域的实际现状,构建规范统一的项目规划,完善编码体系、工程量核算、计算单位等技术规则,同时设定统一的机械名称、规格、代码等标准要求,为之后的信息传输、共享奠定有利条件。
        其次,制定统一的数据库方法、软件接口技术标准、网络接口设置标准、数据格式标准,确保造价管理与工程设计信息互通。
        再有,统一制定信息分类标准,做好信息分类工作。比如可将工程造价信息划分为几个类别:价格指数、政策法规、定额标准等等,并在这些类别基础上。进行信息编码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的收集渠道,整合处理进度,满足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最后,实现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的有机整合,通过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的整合数据,对新工程造价数据进行动态监测与动态分析,拓展数据库的层次,使数据库的内容更为丰富,由此形成类别分明的数据库。
        3.3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平台的建设进度
        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信息快速传输与共享的便利条件。基于这样的基础性重要应用技术,需要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引以高度重视。首先,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都要建立内部网络平台,采用自动化办公,进而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加强对工程造价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完善性,使数据信息库内容更为丰富。同时,加强工程造价信息的深度整理,注重其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从而真正满足信息用户的实际需求。再有,不断完善造价信息的网络功能。从而促进整个造价行业信息化统一发展。最后。抓住互联网全覆盖优势,实现全国工程造价专业网络全覆盖,达到全国工程造价信息的共享性,提升资源整合步伐。
        3.4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
        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善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也面临了更高的挑战。因此,作为工程造价机构需要对造价管理人员实施技术培训,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信息素质,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培训形式迅速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成为该行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也要为造价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进修机遇,组织造价管理人员参与知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学习研究讲座,帮助造价管理人员解答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同时,还可以让造价管理人员对目前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的要求有明确的认识,激励其树立良好的职业目标,并努力向前,达到符合市场需求、行业需求,成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结束语:作为发展中国家,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们需要克服各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力争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创建高标准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促进行业的动态发展,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全球化信息时代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晓云.关于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历史研究田.居业,2016(01):44一45
        [2]肖佰鑫.现行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田.门窗,2016(05):111一112
        [3]操双春.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工程经济,2016(2).
        [4]崔江.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方法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4)
        [5]安树生.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探讨[J].中国建设科技,2014(2):36-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