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解题蹊径,巧解初中物理题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陶伟
[导读] 物理知识对抽象思维的要求非常高,但对初中生而言,其抽象思维尚不能充分满足物理知识的要求,以至于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非常困难,尤其是在面对抽象性更加明显的物理题时,经常找不到有效的解题策略。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解题展开了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初中生更轻松地解决物理问题。

陶伟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刘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500
【摘要】物理知识对抽象思维的要求非常高,但对初中生而言,其抽象思维尚不能充分满足物理知识的要求,以至于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非常困难,尤其是在面对抽象性更加明显的物理题时,经常找不到有效的解题策略。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解题展开了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初中生更轻松地解决物理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转换思维;解题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74-01

        前言:开辟新的解题路径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对九年级的学生而言,帮助学生找到新的物理问题解决路径对其物理成绩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可让学生更轻松的面对升学考试。而开辟新的解决路径就意味着要转换思维,因此笔者觉得,初中物理教师可从这一角度出发开展教学,以此为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一、在逻辑思基础上开辟新的解题路径
        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逻辑思维是最基本的条件,物理问题本身明显体现了物理知识的抽象性,而且问题中的各种条件在逻辑性上也表现的特别突出,因此只有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并顺利解决问题,而且在逻辑思维的帮助下,学生还不会被固定思维模式所限制,可以利用新的思维路径进行解题,从而进一步提升解题效率。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问题中各种条件的联系、顺序以及逻辑关系。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教材中“内能的利用”为例,这一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内能,了解任何物体都存在内能以及热量的概念和单位,和内能有关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在2011年山西省中考试卷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试管口的软木塞在加热过程中冲出,请问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其内能变大。b,水蒸气的内能变为了木塞的机械能。c,能量转化等同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这4个答案中有三个正确答案,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以下几点,首先酒精灯加热试管过程中增大了试管内水的内能,水在内能增大的条件下会变为水蒸气,然后水蒸气会赋予软木塞推动力,从而将软木塞推出试管。由此可知在这个过程中水的内能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成为了软木塞冲突过程中的机械能,也就是说软木塞的机械能来自于水,故而本题的答案应该选acd。在解决这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捋顺酒精灯和试管中水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捋顺水和软木塞之间的关系,最后要正确掌握软木塞冲出的必需条件,然后将这个条件和水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获取所有正确答案。如果没有捋顺从酒精灯到软木塞的逻辑关系,很容易会认为是水蒸气直接作用在了软木塞上,进而选出错误的答案b。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完全利用了物理问题条件中的逻辑关系,学生在捋顺各种条件逻辑关系时也就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而非常轻松地解开了问题。



        二、利用发散思维开辟新的解题路径
        在发散思维的帮助下,学生在解题时不会被限制在固定的思维模式当中,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问题展开思考,然后迅速开辟新的解决路径,更高效地解开物理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展开对问题的多角度和多层次思考,以此令发散思维得到良好锻炼,为其解决物理问题提供有力帮助。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教材中的“电学知识”为例,若想轻松解决与电学有关的物理问题就不能单单从一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应以问题中的物理量为基础对思维进行拓展和延伸,这样才能通过发散思维找到新的解题路径。比如下面的问题,在220v电压条件下使用220v800w的电器,并且令电器可以在110v到220v的电压条件下正常工作,那么应该在电路中连接一个什么样的电器、连接方式是什么、给出这个电器的最大功率。学生需要利用已掌握的电学知识,从电器自身的工作条件以及要满足的工作条件出发展开思考,这样学生的解题速度就会变的非常清晰,最终得出应该以串联的方式在电路中连接一个阻值为60.5欧的滑动变阻器,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200瓦。
        三、通过形象思维快速解开物理问题
        在形象思维的帮助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清晰和直观,并且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对物理知识的直观印象,这样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将直观印象和问题连接在一起,解题效率便可因此得到很大提升。因此开辟新的解决路径过程中对此要给予重视,让学生利用形象思维更轻松、快速和正确的解题。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教材中的“串联和并联”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讲解这部分内容,令其变的更加直观和形象。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演示电路图,以发亮光点代表电,让学生观察其在电路中的移动状态,这样学生对串联和并联就会产生更清晰的理解。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事物展开进一步分析,比如教室共有四盏灯,在前后有两个开关,其中前面的开关控制教室前两盏灯,后面的开关控制后面两盏灯,此时灯的连接方式已经变得非常明确,前后两灯分别和开关呈串联关系,同时两盏灯是并联关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便可进一步理解串联和并联,而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就会将这种理解融入其中,从而解题过程变得非常轻松。
        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懂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展开分析,帮助学生打开新的解决路径,这样学生的解题能力才会不断提升,面对考试时也会更加轻松。
参考文献
[1]陈莉.提升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C]//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2019,20(6):56-58.
[2]凌蕾.转化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3(8):94-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