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技巧 —变通法则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高洁
[导读]

高洁    四川省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  6230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67-01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那就是信任、鼓励和宽容。因为心里有爱,对于特殊群体的孩子我们应该更加关心。
        案例
        新学期刚开学,就听说我们班有一位小学号称“定时炸弹”的人物。在军训期间我也特意关注这位同学,最初几天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 ,但是军训一周后,他就出现在了我的视线里——打架 ,原因是因为他所在方队有一位梁XX同学总是不能遵守规矩从而导致全方队受教官的惩罚,樊XX非常不高兴,觉得这位梁XX同学拖累了他们,就把这位梁XX同学打了一顿发泄不满。我们于是有了第一次正式交谈,在这次交谈中得知他的家庭特殊,在他两岁时爸爸重病住院,妈妈离家出走,孩子便跟姑姑生活,从小的寄人篱下,母爱的缺失,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所以认为武力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打架成了他生活的常态。军训结束,开始新学期学习,按照学校的规定,学生一律不准将手机带到教室,并且在班级公约中也有规定,如果违反将进行相应惩罚。第一次发现私带手机到校老师代为保管一周,周末带回家不得再次带到教室,第二次私带手机进教室则要接受顶格惩罚:自己将手机处理砸掉。但是这位樊XX就是不听从教育,一而再,再而三将手机带到教室,在教室明目张胆玩手机,为了加强班级班规和校纪校规,必须执行规定班级规定,将他的手机销毁处理,但是这位同学本来就是与老师,与同学不能友好相处,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总觉得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如果我真的按照班规将他的手机当着全班销毁,他以后一定会和我,和班上的同学故意对着干,班上的纪律将会出现大的问题,思考再三,我决定让班上的班委和几位热心同学和我一起对他进行一场特别的教育,让他自己能认识错误,并且从此能与同学友好相处。



        于是班会课上有了这样一出好戏:作为班主任,为了维护班级班规,树立班级威信,我对樊XX无视班级班规,私带手机在课堂上玩耍一事件进行了全班通报批评,教育并且准备执行最高处罚,砸掉手机,以儆效尤。按照班级规定,所有重大事件的处罚,班委有话语权,我需要征求班委的意见,班委一半以上通过才可以执行。对于这样的特殊人员,我们需要特殊处理,根据我们事先商量好的,这时班长站起来说话了,说我们不应该砸掉手机,建议将手机由老师代为保管,再根据樊XX的表现来决定什么时间归还手机,当然这都是我们事先商量好了的。借着班长的话,我问其他班委什么意见,这是其他班委纷纷举手表示同意班长的意见,让我意外的是还有其他不知情的同学,这其中包括被樊XX欺负过的同学都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当然这也是我最想看到的一幕。于是我同意了班长和同学们的建议,让樊XX自己确定怎样处理手机,当然他更不愿意手机被砸,愿意手机由老师保管,以后用自己的表现挣回来。在同学们纷纷为他说情的时候樊XX泪流满面,非常伤心。看得出来,他是被同学们的善良感动了,从他的表现告诉我,我们这次的变通处理方式达到了教育的效果,这颗“定时炸弹”其实也是可以被爱心融化的,在以后对他的教育一定是用爱慢慢感化他。在后来他犯错误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在处理问题时最佳处理方式,多一分冷静,没有责骂,没有体罚,但是一定告知他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错误接受相应的处罚,可以是一次为全班同学打扫卫生,或给每位同学买一个棒棒糖表达歉意等等。让他明白任何错误都要付出代价,接受惩罚。坚持一学期后,樊XX在周记中写到:现在的班集体让我感到温暖,现在的同学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一年过去了,樊XX由以前的让老师头疼的调皮蛋变成了现在老师的小帮手,帮助老师管理班上的纪律,担任纪律委员。
        所以作为班主任,对于不同孩子应该给与不同的教育,允许孩子犯错,更要让孩子明白错误的原因,少一分埋怨和责骂,多一分理解和关爱,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可以做的更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的苛刻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份信任,就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份鼓励,为他的每一次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些宽容吧,有了你的宽容,孩子才能在一次跌倒后又一次站起。同时,你还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他带给你惊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那就是信任、鼓励和宽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