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戏曲教学策略探微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李霞
[导读] 中国戏曲是东方最古老的戏剧种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摘  要:中国戏曲是东方最古老的戏剧种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深刻的认识到戏曲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落实到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更好的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及时的更新自身的观念,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戏曲学习中,从而切实的感悟到戏曲的价值和魅力所在,从而爱上戏曲。
关键词:初中音乐;戏曲教学;素质教育

        就现阶段初中戏曲教学的情况来看,所取得效果并不显著,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受到学生成长特点以及戏曲形式的影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戏曲教学是不必要的。要想改善这一状况,就需要展开积极的探索,不断的寻求新的教学形式,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戏曲学习当中,从而收获丰富的戏曲知识,努力成为优秀的文化传承者。
一、营造课堂戏曲教学浓郁的氛围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在开展戏曲教学时,所采取的教学手段相较单一,往往都是通过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曲目,让学生自由观看,随后再带领学生进行赏析和归纳。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只是对戏曲进行简单的鉴赏,甚至不能将其称为鉴赏,只是单纯的听了一遍,只有眼睛和耳朵两种感官参与其中,并未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自然是不理想的。对此,在实际的戏曲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全方位考虑学生的综合情况,如成长特点、学习需求等,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戏曲学习环境,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更加自主的参与到戏曲学习当中。众所周知,戏曲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唱、念、做、打以及舞,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一系列的辅助,如戏曲服装、戏曲道具等,这样的戏曲才是完整的[1]。对此,教师就可以将这些辅助工具作为切入点,在其中多下功夫,为学生提供浓厚的戏曲氛围,那么学生的兴趣自然能够得到切实激发,自然也会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即给学生呈现出美丽的画面。随后,将课前准备好的戏曲服装和道具拿出来,如董永、七仙女等人物的服装,还有表现过程中所要用到的绵绢等,这样就为学生营造了生动、有趣的氛围,学生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该情境之中,从而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感悟戏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的情感可能没有那么饱满,演出没有那么到位,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必定可以心领神会,并且为今后的演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尝试多种学生主动学习方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组织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此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更加理想。在初中戏曲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如果教师仅仅将戏曲当做演出剧本,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鉴赏,那么戏曲教学就变成了语文教学,亦或是鉴赏课程,学生只能够在其中学习到一些“皮毛”。实际上,戏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一门舞台艺术,学生能够在唱、念、做、打切实的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对此,在实际的戏曲教学中,教师应当敢于创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更加自主的参与到戏曲学习当中。例如:在教学《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一课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给学生播放该戏曲,那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不一会儿学生就会出神,甚至睡着。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剧情,如秦琼受奸人所害,被押赴登州夜宿三家店……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联想,自由组成小组,并且准备好相应的辅助工具,再现故事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认真、积极的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当学生演出完毕后,为学生播放自己的演出视频,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的发下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并且对剧情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感悟戏曲的深刻内涵。
三、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课堂介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对此,在初中戏曲教学中,教师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课堂教学的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当下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优势,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合理的选择相应的辅助工具,这样不但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戏曲课堂,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戏曲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课的过程中,该曲目主要由以下几个场景组成,匈奴来犯、木兰男扮女装等[3]。如果让学生自主准备场景再进行表演,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该曲目的场景太大,准备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仅凭学生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即使学生能够克服这些困难,那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此,教师就可以将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起来,以这种方式为学生呈现出各个场景对应的背景,这样不但能够节省不少时间,还能够为学生的表演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如此一来,学生的表演必定会更加逼真。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戏曲教学时,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营造课堂戏曲教学浓郁的氛围、尝试多种学生主动学习方式以及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课堂介入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从而提高戏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郭延龙, 张燕翔.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下的中小学戏曲素质教育研究[J]. 四川戏剧, 2017(7):148-151.
[2]邓黛依. 浅谈初中音乐课中的戏曲教学[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8(S2).
[3]梅映. 音乐课堂中戏歌与戏曲相结合的教学艺术[J]. 音乐天地, 2015(06):13-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