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对策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肖海鹰
[导读]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领域更加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领域更加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对缓解学习压力有积极作用,但是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对此本文针对当前初中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培养;现存问题;相应措施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重心放在学生文化课成绩上,对体育课程的关注度以及重视度不足。体育课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在学业压力下对学生的身心也能起到有效的放松作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积极性起到调动作用,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但是根据当前教育现状来看,教育工作者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手段相对较为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1]。同时,大多数院校未能将新课改的标准落实到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重视度不足,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对该课程失去兴趣,从而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已经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据调查了解,现阶段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一般是采用“放羊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解散自由活动。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未能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性以及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其教学目标一般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未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进行设定,同时教师的课堂内容设计较为随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性不高。其次,受到传统重知识轻体质理念的影响,学生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足,并且只认为体育课程只能够休息,未能有效的认识到其在根本上的重要性,因此导致目前的体育教学效率以及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二、提升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相应措施
(一)丰富教学内容
        现阶段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学内容过于滞后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提不起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愈发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若想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应当将新课改标准进行落实,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方案中多设计一些具有新鲜感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合适的内容,因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其好胜心较强,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定带有竞赛性质的课堂内容,例如:“拔河比赛”、“男女对抗赛”这种游戏内容,在开展男女对抗赛时,教师可以根据男女数量,合理分为几个小组进行篮球运球往返跑,对获胜方进行适当的奖励,对失败方给予鼓励,让其不要气馁。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玩乐时感受到体育课堂的乐趣感,进而实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2]。
(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若想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较为融洽友好的师生关系,摒弃以往领导者的思想观念。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应当与学生处在相同的地位上,在学生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适当给予关怀鼓励,在学生做错事情时,教师不要立即就进行批评教育,应当在了解事情原委后,对学生进行教诲,让学生能够在根本上认识到错误,在喜欢上老师的同时更是逐渐对体育课增加了兴趣[3]。同时,在开展体育课程时,教师应当对课堂上主动性不高的学生加强重视度,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其次,因教师的精神面貌以及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当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得到有效的表现,随着新课改标准的不断深入,其主要强调是要将学生放到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推动课堂的发展。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旁进行适当的引导辅助,并且需在课前根据设定好方案,在课堂上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情绪变化适当对方案进行更改[4]。同时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的参加各院校的讲座、交流会、培训活动等,丰富自身内涵,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出发点,勇于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体育学习氛围。
结语:综上所述,体育课程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及时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新课改标准有效落实,对体育教学的方法以及内容的多样化加强重视度,从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谢克. 功在课前 活在课中 思在课后——浅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 体育教学,2018,38(12):39-40.
[2]姜超. 突破创新,摸索方法——论激发初中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对策研究[J]. 运动精品,2018,37(11):45-47.
[3]叶卫荣. 创设新颖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体育素养——谈初中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6):220-221.
[4]陈宇中. 新课改背景下城市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5):8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