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黄晓丹
[导读] 学生研究能力培养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摘要:学生研究能力培养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现阶段高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迎合新时期教学工作的需求,分析整个教学工作的方式。就我国当前高中教学改革工作的情况来看,落实地理教学中的学生研究能力培养工作,是提升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水平必须完善和强化的一项工作。教师应对其进行重点分析。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一个关键任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合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对高考涉及的地理知识进行讲解,而要通过创新性的融合和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提升学生地理知识水平的同时,高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强化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学生研究能力培养对于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影响。要想提升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水平,教师就要在高中教学工作中分析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情况。以现阶段高考教学改革工作的情况来看,高中地理对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在高中地理教学研究中提升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质量。由此可见,在高中教学中,落实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中地理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
        教师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对学生讲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很容易使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逐渐失去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能够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地理课程相互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知识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方法,还能够让学生逐渐拓展自己的思维,进而对地理知识进行更好的运用。地理课程中包含着很多理念,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保护环境的理念。教师在讲解这方面知识的过程中应当逐渐引入核心素养,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对课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地理课程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其地形地貌等相关地理元素也千差万别,现如今仍存在诸多地理环境待探索,地理问题待解决。要研究这些地理因素,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研究能力。而高中地理就是为此打下基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要有目的地学习,培养地理研究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研究能力的提升。研究能力又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从书本和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研究中。要研究一个地理课题,培养研究能力,首先要发现问题所在,才能追根溯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观察。

学习地理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从平面到立体,教师可以利用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学会看地理图像,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距离近的还可以实地考察。比如要研究本地的资源短缺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当地的资源发展情况,再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查询相关资料,从而发现引起资源短缺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研究能力,还促进了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四、启迪创新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建立了创新思维才会将这一思维带到创新能力的构建中。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当学生产生疑问以后就会应用思维来进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过程中。例如,地理中有很多需要学生在进行假设的情况下自主探索。此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具体的问题,体会到地理学习所具有的乐趣。其次,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抽象思维的分析能力。当学生对事物产生发散性思维的时候,此时也会产生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学生在这些创造性想法的带动下思维也会更加开阔,最终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科学整合评价,肯定学生研究成果
        良好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也是比较关键的。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为了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教师要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时,可让学生自主比拼研究能力,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奖励。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研究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奠定基础。高中地理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讨论,提升学生地理研究、探讨水平,为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展现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特色。
六、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中,兴趣是内驱力。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做到寓教于乐,能够将地理教学转化得更为生动有趣。当学生对所需要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此时教师地理教学效率也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学生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在主动探索意识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中。例如,地理中所涉及到较多比较抽象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将一些复杂难懂的地理内容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优化整个课堂,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中的欲望,丰富整个课外教学活动。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才会得到更为有效的提升,并且将所建立的创新能力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为今后的综合学习奠定优良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楠楠,李小妹.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现状及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12):64-67.
[2]范锦丽.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19(12):114-115.
[3]石刚.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259-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