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林彩明
[导读] 历史学科知识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有着重要帮助,教师应当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的主体地位
        摘要:历史学科知识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有着重要帮助,教师应当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的主体地位,利用历史学科知识加以辅助,将二者有效结合,使历史学科知识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历史学科知识对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传统文化的弘扬有重要意义,文章对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入历史学科;知识研究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适当的融入历史学科知识可以丰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帮助其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自身的认知。但在当前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历史学科知识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帮助,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将二者有机结合,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1.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的重要意义
1.1丰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资源
        历史学科知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重要的助帮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初中的历史学科知识大约存在66个,这当中的部分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道德与法治课具有较枯燥的缺点,教材内的教学资源本就不多,加上教师没有进行丰富的拓展,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而将历史学科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拓展,可以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资源得到补充与丰富,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延伸,既可以丰富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内容,也使本学科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1.2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应当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并有帮助的历史人物或典故进行教学,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季布一诺”为例,开展教学,向学生讲解汉朝人季布诚实守信的故事,季布深受百姓夸赞,即便黄金百两与不如季布一诺。通过讲解壬午故事,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教师单纯的讲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此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了解大量的优秀历史典故与人物后,学生的内心也会受到深远影响。
1.3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会感到困难,此时可以将历史知识融入到教学中,为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典故,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进行“行己有耻”一课的讲解时,仅仅让学生在字面上理解其含义是十分困难的,但是根据教材中的“卢梭在进行忏悔时,内心十分痛苦的”故事来说,学生就会明白做人需要有一定的耻辱心,此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教会学生要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不做违背法律的事情。
2.当前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历史知识的存在问题
2.1教师的重视度不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依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把历史故事生硬地搬上课堂,导致课堂氛围枯燥死板,所用的时间过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缺乏将二者进行整合的意识,一些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仅仅让学生进行单方面的阅读,没有将二者有效的整合到一起开展讲解,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事倍功半,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2教学中呈现的历史学科知识较单一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历史学科知识的呈现方式也比较单一,许多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不仅破坏了课堂气氛,也将历史学科知识的辅助作用降低。因此,教师带动课堂气氛是十分重要的,经过调查研究,许多教师在课上进行讲解时,没有将历史学科的知识更好的呈现出来,大多数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
3.在道德与法治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的措施
3.1合理的融入历史学科知识
        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首先要精心挑选教材中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数量,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适当的合理的融入历史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见解,更好的理解教材,也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宽容、与人为善”一课时,教师可以加入“清朝大学士张英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等历史典故,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化繁为简,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讲解内容。
3.2教师要增强对历史知识的运用
        教师要转变灌输式的教学,不可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应当在课前认真备课,找出与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典故,争取将好的历史典故通通运用到教材中,营造一个与故事相结合的有趣课堂。此外,教师在利用历史典故辅助教学时,应当将二者有机结合,不能流于表面,实际的授课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需求提供相关的历史学科知识进行讲解,改善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让学生在历史学科知识的辅助下,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并将其优秀精神付诸行动。
3.3利用丰富的教学模式进行二者的融合
        教师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讲解,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更好的呈现出相关的教学内容。不妨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历史典故视频或音频展示与教材相关的内容。 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参与度,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典故中的某个人物,组织学生进行人物对话,例如在进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包拯包青天不畏强权,为百姓伸张正义的人物故事,通过对话表演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应当遵循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核心,以涉及的历史学科知识为辅助开展教学,并对历史知识进行取舍,在精不在多。利用二者间存在的关联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因此,教师要重视历史学科知识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帮助,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稳定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闫哲.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与途径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2]汪向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研究[D].郑州大学,2019.?
[3]罗尚泽.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4]刘舒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5]高石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聊城大学,2019.?
[6]程凤.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