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瘟疫不期而至,将新年的气氛一扫而光,人们沉浸在恐慌中,疫情扩散速度之快,始料未及,工厂停工停产,交通,旅游,餐饮业受重创。学校也未能如期开学,但网络授课的方式解决了燃眉之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疫情当前该如何上好一堂课,我对此做了反思。特殊时期应该上一堂甚至几堂有价值的课,让学生深深领会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在疫情面前的无限潜力,增强爱国心和民族自信心。这点也正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属于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
关于什么是核心素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小兵做出如下定义,“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学科和跨学科的观念、思维模式和研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和关键能力。” 通俗的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历史学科而言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
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学生个人发展所需要的。历史教学提出要求,历史学本身是一门对过去进行解释和认识的学科。历史教育的功能不是让学生记住很多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全面、辩证、客观、发展的看待人类的过去。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历史视野、历史思维等综合品质将伴学生一生,受益终身。这是符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突出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的价值。“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中学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历史意识、历史思维的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更是需要历史教师重视的方面。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概念界定: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内涵阐释: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具体要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国情怀的一个宽泛的概念,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因此,本人只能从课堂教学实例中抽取片段零散的知识,深化对家国情怀的感知。以下是两个小小的教学片段。
以中央集权制度积极作用为例。我举了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例子,在疫情面前,中国直面应对,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交付仅用10——12天,具备几千个床位,通风系统、负压系统、急救室、污水处理、水电气网等先进设备,并且容纳几千名医护人员的住宿。惊人的中国速度背后,是面对疫情足够有担当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有人对比过美国肯塔基州,Louisville市的一座医院,需要先用10时间讨论通过,然后投资9.25亿美元建立一座104个床位的医院。从2017到2020年,新奥尔良儿童医院花了3亿美元进行扩建,翻新了主楼,建立了新的门诊大厅,以及一个儿科心脏重症监护室。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令人吃惊的还有,全国已接近四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支援行动吧。全国党员11.8亿的捐款,各地物资也相继到达武汉,黑龙江的大米,山东的大馒头,广东煲仔饭,内蒙古的牛羊肉,西藏的牦牛肉等等“搬家式”应援背后也充满了中国式的牵挂。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共渡国难,这一切得到了国际社会充分认可。这就是中央集权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在讲理学精神和明清经世致用时,把中日做出对比,日本的钻石公主号邮轮在海上漂泊近20天才允许靠岸,据台湾政治观察家黎建南而言,对邮轮上无症状者采取的态度是允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这让民众很忧心,但这就是日本,两面性的人格特点,发达的医疗体系及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接受一场瘟疫能淘汰掉一批人尤其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这一优胜劣汰的观念。这点在中国不可能被接受,我们的国人几千年来一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根深蒂固,有人计算过治疗一个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需要40万,一个轻症也需要20万,在庞大的开支面前,我们的国家体现了大国担当的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医务工作者以他们年轻的生命诠释着生命的意义,被称为最美逆行者。疫情期间,有一句话传播很广:“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年轻人,学者前辈的样子跟死神强人而已。” 医者心,仁者心,他们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既是勇士,也是普通人,他们是儿子、女儿、父亲、母亲……。他们也有小家,但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舍小家保大家。他们当中有一位身份特殊的就是84岁的终南山院士,他曾经冲锋在非典的一线,在应该养老的年龄再次挑起重任,冲到了新冠肺炎的一线,在这个无硝烟的战场中冲锋陷阵,以个人身躯撑起万家灯火;在时代的长河中守护生命诠释大爱。然而,逆行者又何止这些人,医疗卫生部门加班加点赶制卫生防护用品,物流人员不分昼夜的将急需物资送达一线,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的统计信息,小区物业管理者为出入小区的人员不辞辛劳的量体温,快递小哥准时将包裹送达,清洁人员一丝不苟的清扫大街等等,我们即为我们的国家感动着也为我们人民感动着,可见伟大与自强不息民族的性格受其思想文化的影响。
总之,历史教育承载了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历史教师承担着这一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教师应该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