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已经十年的时间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课堂要效率,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数学成绩,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尤其是高三这一年,时间紧,任务重,数学又是高考的重点,也是比较容易得高分的一门学科,对每个高三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掌握合适的方法对提高数学的复习效率是事半功倍的。
关键词:高考数学;复习效率;方法
前言: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基本完成了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已经对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在应用方面也不灵活。因此,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复习高考数学的效率,争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文章由此展开。
一、回归课本,掌握三基
通过对高考数学试题的分析与研究,发现试题中有一部分试题是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试题是对课本中原题的变形以及综合,比如2018年全国卷1理科数学的第六题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113页习题2.5第二题。新课程标准要求高考试题命题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因此,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是必不可少的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认真理解数学概念,强化记忆数学公式,注重通性通法,选取课本中的经典例题与习题强化训练,并将其不断地变形,做到以少胜多、举一反三。
二、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效率,就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要预习本节课的内容,找出本节的重点、难点,自己不懂得知识、发现的问题,带着问题与疑问去听课会有收获的喜悦,也更容易听得进去,容易掌握。一边听还要一边思考老师是怎么想的,老师为什么这样想,如果是自己做会怎么想等等问题。在听完后还要自己书写过程,整理思路,多加练习,努力做到查漏补缺。现在有好多学生反映他们上课都听懂了,为什么下课自己一做就错,也就是只会听不会写,主要问题还是对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再就是他们练的太少了。
因此在听的过程中要学会快速的整理与记忆,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才可以促进理解,加深记忆。在平时的练习与考试中注意知识点出现的频率,把握重点知识,掌握重点题型,注重通法与通解。在自己会做的题型中搞题海战术,目的是让自己会做的题型准确率达到百分百,而且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在其他题上。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要懂得取舍,不要在自己不会的题型上下功夫,直接放弃比如压轴题20和21题关于圆锥曲线与导数的考查。在合理的范围内也要学会劳逸结合,适当的放松自己,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紧。
三、相应的解题策略是提高效率的保障
根据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可以很好的提高高考数学的复习效率。小题采用的解题策略常有(1)直接法,如求解第一小题集合问题等;(2)特殊值法,如求解函数图像的判断问题;(3)排除法,如求解最后的11或12小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排除一些答案,不一定全部排除,排除一个是一个这样可以提高正确率。大题采用的解题策略常有直接法,如求解解三角形或者数列问题;数形结合法,如求解圆锥曲线与导数问题;空间想象能力的应用,如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同样的题型出现在小题和大题中也会有不同的解题策略。比如在三角形ABC中,已知角A为60度,边a等于2,求b+c的最大值,如果出现在小题中,直接用对称式的特点当b=c时b+c取得最大值,此时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的最大值为4。如果出现在大题中,解决此题可以采用正弦定理加辅助角公式或者用余弦定理加基本不等式完成,那么过程就会比较长,所用时间也多。因此,在不同的题型中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可以提高解题效率。
总结:从以上几个方面我认为要想提高高考数学的复习效率,就要全面掌握基础,抓住准点内容各个击破,并且将所学的知识整理总结形成自己特有的体系,运用解题策略和解题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在此期间心态也很重要,要做到不骄不躁,扎实推进自己的复习进度,这样就可以在每次考试中都进步一点点,在高考中就会进步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刘启龙.高三数学复习策略的研究.科学教育.2003年04期.
[2]罗增儒.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