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和其他课程不同,其考验的是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抽象能力。如果采用固有的一言堂教学方式去教学,从传统数学课堂表现出的局限性就可以看出必然会影响最终教学的质量。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出发去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继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本文就兴趣化课堂进行阐述,并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兴趣化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在教学环节注重“全、细、算”,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属于一个教育者、督促者,学生完全是被动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大大降低。一旦小学生从内心开始排斥数学,教师的教学则难上加难,学生的思维难以调动,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出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兴趣化课堂的基本阐述
兴趣是一种情绪所产生的反应,其是指对事物的喜好程度,且根据喜好的程度会对个体的行为造成影响。构建兴趣化课堂即是以学生兴趣为载体构建的课堂模式,其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同时,也尊崇了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进行教育的思想。小学数学这门课堂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如同天文数字一般,所以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1]。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兴趣化课堂的策略
(一)情境创设法,构建兴趣化课堂
教学能否获得成功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环节的动机,有了动机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即使脱离了教室这个环境,小学生也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对此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构建戏剧化的课堂,就必须要创新教学的方法,情境创设法是当下语文以及英语教学使用的较多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也可以将其融入。通过创设情境这种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
比如,在学习到《小数的意义》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先创设一个情境,一支铅笔1.50元,一只圆珠笔2.55元,请问学生知道1.50和2.55代表着什么含义吗?如果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去掉是一个数值吗?小学生思考后回答说1.50可以是1.5,2.55不能去掉小数点后面的两位数。教师再询问小朋友小明想要买4个铅笔和3个圆珠笔多少钱呢?有的小朋友开始有3个1.5相加,也有的小朋友用1.5乘以3。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把小学生引入到课堂内容,带着自身的好奇心进行学习,最终学习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二)小组合作教学,构建兴趣化课堂
合作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合作教学,是新时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合理化的构建合作教学,提高课堂的兴趣。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一节课全神贯注听讲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合理的把握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疲劳点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就显得尤其有必要[2]。
比如,在学习到《线与角》这一节课程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直线、线段以及射线的基本形态,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属于直线、线段以及射线物质展现出来。比如铁轨、马路、灯光放射出的光,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概念去判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得学生对这线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疲劳感。此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个题目,来让小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从一个老虎山到狐狸洞有很多个路线,请测量一下哪个路线最短,其中包含弯曲的、三角的还是直线的路线,有的小组在用尺子测量,有的小组在翻阅资料。在这个环节学生的注意力就从分神迅速的回到了课堂,整个课堂的效率大大提升。
(三)游戏化教学模式,构建兴趣化课堂
小学生爱做游戏、好胜心比较强,数学教师在构建兴趣化的课堂时,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课堂中融入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身心得到了放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到《观察物体》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举办一个搭积木的比赛。让学生们在课前准备5个小的正方体,然后在数学课堂中拿出准备好的5个小正方体。数学教师和小学生讲明规则,利用这五个小的正方体去搭建一个立体图形,搭建结束之后,还要在图纸上画出这个立体图形的上面、正面、左面以及右面所看到的图形,看哪个同学画的又快又好,最终设置一个奖励。这样的游戏,融入了竞争感,小学生不仅要控制好自身的时间,同时还要搭好,在这个环节便会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同时在让小学生辨认自身所搭建的立体图形的环节,就是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空间思维的一种方式。整个课堂的趣味性以及活跃度都大大提升。
(四)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构建兴趣化课堂
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将课程内容和生活的实际相互联系,让小学生能够感知到生活无处不在都是数学。其次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到《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一节课程时,数学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去找出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有的学生找到了三角尺,也有的学生找到了小国旗,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物品,小学生们会对三角形和四边形有初步的认识。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自身所寻找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提问学生:虽然都是三角形,但为什么大小、角度不一样?不同的三角形有没有其他的称呼呢?于是小学生们通过对比不同的三角形,对角度和边进行测量并分析三个角存在的关系,继而得出三角形又包含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继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以及效率,也是构建兴趣化课堂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结语:信息化课堂的构建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基础,只有构建信息化的课堂,才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即使在离开课堂的情况下,小学生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通常构建兴趣化课堂策略有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教学、游戏化教学模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等等方式,教师要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应用到课堂上,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亿琴.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兴趣课堂生活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87.
[2]杨森云.关于小学数学兴趣化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