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结合理念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刘忠萍
[导读]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读写能力的高低又与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这需要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找相关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读写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加强训练强度,衔接生活,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并积累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安康市第二小学  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读写能力的高低又与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这需要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找相关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读写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加强训练强度,衔接生活,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并积累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读写结合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养成读写结合的教学习惯,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形式,改变小学生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认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动力。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就要以兴趣激发为己任,让兴趣成为推进读写结合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引擎。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更多大自然的声音,如雷电、暴雨、黄鹂鸣叫、猫头鹰鸣叫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声音提升学生的认知兴趣,每展示一种声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加深学生对声音的熟悉,借此活跃课堂氛围。之后教师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对刚才展示的大自然的声音进行描写。为了时刻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开展写作比赛,鼓励大家在写作中尽可能写出既有趣又形象的文字,看看谁在写作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最多,刻画得最生动就给谁发礼品,如水杯、课外书、铅笔盒等,借此提升学生的读写兴趣,保障读写结合教学的成效。
         二、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读写结合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其教学目的最终是要促成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写作习惯,在写作中养成阅读习惯。因此,作为教师来说,一定要从习惯养成出发,不能仅仅满足于兴趣的引导以及形式的丰富。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很多小学生都会简单地把这篇课文看成一个故事,认为和生活的联系不大。因此,他们在阅读中不能设身处地地从小蝌蚪寻找妈妈以及妈妈寻找小蝌蚪的急切心理出发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既影响到他们的阅读感悟,又影响到他们的阅读深度和阅读情感。有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启迪学生:“假如你们和妈妈走失了,那么你们会怎样?”这时学生陷入了思考,他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围绕“假如我和妈妈走失了,我应该怎样去寻找妈妈?”这一主题进行写作。在写作中学生也要仿照课文内容添加一些语言对话,借此提升学生的语言描写能力。

在学习《曹冲称象》、《坐井观天》等课文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写阅读感悟,促使学生养成阅读和写作同步进行的习惯。
         三、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
         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既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又是促进阅读和写作深度融合的关键。教师就要养成创新习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使读写结合教学变得生动新颖,同时教学效果也有保障。如在教学《拍手歌》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进行课文阅读教学,利用课间或者大课间时间和学生一起拍手、游戏,既能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又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记忆。游戏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小黑板让学生编排课文内容,先给学生做一个示范,如:“你拍七,我拍七,我们都在坐飞机”等,看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丰富,使写作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得以进行。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展互动教学。如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把学生家长加到微信群中,经常在群里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孩子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游戏书籍,教师随时可以根据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素养开展或者调整,不但提升阅读和写作深度,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四、立足阅读开展续写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转变学生讨厌写作的现象,需要专注于掌握课文的语文味,使小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趣味性所在,激发出灵感,使小学生进行续写时,将其创意激发出来。比如,学生学习完《负荆请罪》这一文章以后,教师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蔺相如为了国家不计较个人恩怨的精神,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教师可以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来促使小学生进一步思考课文的内容,从而将课文的线索理清楚。比如,“负荆请罪”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哪一个人向哪一个人请罪,为什么要请罪呢?结果是怎么样的?学生通过自行阅读与小组探讨以后,就可以非常好地回答这几个问题,与此同时,对课文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在此基础之上,语文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续写,给小学生两个不一样的选题,让学生自行挑选,小学生均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有些学生翻阅历史书籍,有些学生进行了联想,如此,不但可以将学生的创意激发出来,还能够拓展小学生的写作思维。
         读写结合教学的深入实践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读写结合教学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使读写结合真正贯穿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为学生语文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读写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学周刊,2019(12):136.
         [2]杨丽娟。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