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方兴能
[导读] 在新教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开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应紧跟时代的脚步,致力于核心素养的渗透,以此来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使其在课堂中收获更多。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核心素养的渗透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富源县古敢水族乡中学  云南 曲靖  655500
        
         【摘要】在新教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开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应紧跟时代的脚步,致力于核心素养的渗透,以此来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使其在课堂中收获更多。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核心素养的渗透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客观世界中数字和几何形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学科,其客观应用性得到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视。而在我国应试中、高考的教学机制下,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无疑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方针的改变,对于广大初中学生而言,有着无法更改的消极影响。学生在其影响下,逐渐丧失了自己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是成为了一个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却无法在生活实际中使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的人。基于此种认识,特做此文,以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采用提问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的时间紧迫,故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在平常课堂教学中选取花费时间精力少,但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在课堂的伊始,对学生提问的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问题的带动下被迫进入课堂中,进行主动的思考。
具体来说,在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New)”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授课伊始,采取提问的教学方式。例如,“同学们,你们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吧!下面谁能够给我们进行一番复述呢?”从表观层面来说,此问题和数学知识毫不相关,故能够激发出学生的主观兴趣。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成为“瓮中之鳖”了。他们已经在进行主动的思考,并且进入到教师营造的教学情景中去了。紧接着,教师就可以从此故事入手,发掘其中包含的关于数学的图形知识。
         用新教学模式,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二、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在我国初中课堂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对于教师开展基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极大的帮助,一方面,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的有效修改。另一方面,教师要将好的教学模式甄选出来,将不好的剔除出去。


         具体来说,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在此认识上,数学教师应当将自己的教学目的及时的转化,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上。而有效途径莫过于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了。
         三、结合数学文化,升华学生数学认知
         在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让他们能够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站在“数学的头顶”上,眺望这个世界,认知这个世界。这种能力是数学教师在新时代下,着重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教学重点。而反观实际的教学,不难发现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并没有从此方面出发。
具体来说,在学习“三角形”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三角形的历史人文背景作为开场白。例如教师可以讲述关于三角形具有激发人类情感的精神作用的趣味故事,即关于邮戳诞生外形的故事。当然,教师也可以从自然界的角度讲述三角形,例如世界未解之谜百慕大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等,或者教师也可以从人体的角度讲述,人体的致命三角区域、海德格尔三角区域等等。通过教师别出蹊径,进行课堂导学部分,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别样认识,提高他们的对数学的认知能力。
         四、融入数学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引导价值观导向,转变数学学习思想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情感和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既有挑战又有成功体验。既磨练意志又培养自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学习起来不那么困难了,如果老师在上课时仍然不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往往要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更加困难,因为导入中的重点就是教师对导入环节手段的选择。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创新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数学是门应用性学科,核心素养不是考试目标,而是学生受用的方法和能力,为了让学生形成好的数学思维,掌握语言表达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安排数学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还应该加强数学实践,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衡量标准来制定,当然教师还要以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来进行具体制定。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提问的方式,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需要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数学的高效课堂。再者,教师还要结合数学人文历史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进而升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J].袁必航.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梁丽.基础教育研究,2018(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