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刘珣
[导读] 我们在课堂上讲课,总会有一些学生不听课。这种不听课是一部分人,也有可能会发展成一堆人;还有可能是只有一节课不听,也有可能是一段时间不听。作为教师,你能怎么办?

        
         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中学  贵州 铜仁  554100
        
         我们在课堂上讲课,总会有一些学生不听课。这种不听课是一部分人,也有可能会发展成一堆人;还有可能是只有一节课不听,也有可能是一段时间不听。作为教师,你能怎么办?
         因为本人执教的科目是语文,那就拿语文课堂来举例。
         课堂上,不听课的现象总会出现。任何一个老师都不喜欢这种情况。这表示这个学生会错失这节课的知识点,而语文考试又是特别细碎。你不知道考试会考到哪个知识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每节课都认真听课。
         面对学生不听课的情况,那就要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说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之前,需要分析学生为什么会不能集中注意力。学生是一个个体,他们是不同的。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特别之处。分析只能做到求同存异,择取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大多数情况来举证。
         学生为什么会不能集中注意力?
一、         这大致可以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内因:首先是学生(这里的学生专指初中生)处在特殊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25—30分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会忍不住去做其他事,例如讲话、看小说、照镜子、玩游戏等。其次是学习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学习就会出现一种随波逐流的气氛,班级的学习气氛是那种强一点,学生就会追随那种气氛。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很难集中。
         外因:首先是现在学生的可以玩的事物更多,商家们生产了太多让学生无法抵抗的物品。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怎么能集中注意力。其次就是教授的内容没有办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         分析了原因就要对症下药。
         针对学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25—30分钟的情况,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预计到。在备课时可以提前设置课堂的难易程度的排序。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40分钟的课堂实践为例。在备课的时候就会把难度较为容易的知识点放在首尾,中间就安排关键的知识点。简易教案如下: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2、小组合作,翻译诗文。3、比较阅读。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感受景物的荒凉;读王维的《使至塞上》,感受边塞的壮丽;读王翰的《凉州词》,感受沙场的豪放;读王昌龄的《出塞》,感受征战的悲凉。4、齐读诗歌,品味情感。授课时既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又把知识点难度合理分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针对学生在学习没有目标的情况。学习没有目标分为:广义的对所有学科都不能集中注意力,缺乏学习兴趣;狭义的单单是不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果,是不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那就咋教学的过程中点明学习目标即可。例如《散步》这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如下几个:1、把握一家人的人物形象。2、学习分析语言美。3、感受他们一家人的温情。至于学习目标是课前提出,课中强调,还是花时间专门指导,这个看教师的执教习惯,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但是如果是学生对所有的学科都不能集中注意力,缺乏学习的兴趣。那这就是一个大问题,需要教师专门进行心理辅导。课堂上,能做到的点就是多引导多鼓励。
         针对外因中那些让学生无法抵抗的物品。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容易:就是不允许这些物品出现在课堂上,甚至是摆放在桌面上都不允许。桌面上就放上本节课需要的书本和笔,其余物品放在桌子盒里。 桌面干净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可以清晰而全面的观察到。教师就能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行提示。
         针对教授的内容不能吸引学生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可能是授课内容太难,学生不明白、记不住;可能是授课太简单,学生觉得自己掌握了就不想听;也可能是老师的执教手法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是没有办法规定死的,因为学生的学情不同。授课的学生学情决定了授课的内容众口难调。但是,不能调也要调。调整的原则是遵循试卷难易程度的分配原则,基础占百分之三十,适中占百分之六十,提高占百分之十。至于课文中什么内容属于课堂上的适中类难度,这个就需要教师针对本科班学情来具体安排。
         而授课老师的执教手法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是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学生虽然没有形成完善的审美,但是喜好已经开始出现偏向。执教的老师不能不注重学生这一情况。现在的学生多数是“00后”,他们更加现代化。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必须增加,也必须正视学生的现代化表达。例如《藤野先生》。本文写于1926年,与现在的学生间隔时间太久远了,学生很难理解文章主旨。这时,可以抓住爱国这个关键点,可以展示南京大屠杀的视图,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当时的社会,还有当时社会中本国人和别国人的差别。思考国与家,中国学生与日本老师,中国学生与日本学生之间可能发生的事。既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让知识现代化,又给学生展示自己思维能力的机会。正视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正视他们合乎规范或不合乎规范的思想。当你正视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学生也能吸收课文的知识点,教师执教风格是否受学生偏爱就不重要了。

                                                                                                                                                                                                                                                                                                                                                                                                                                                                                                                                      
         写在结尾: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特别之处;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个解决之道。文章仅以本人粗糙的见解展示出来,不成熟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