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们能够明白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更是要让学生们从前人的身上学习到可贵的品质和精神。俗话说“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这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让学生们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社会的发展,达到“致知力行,继往开来”的教学效果。初中是我国进行历史教学的初始阶段,初中历史教师更需要明白自己的教学责任,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策略 教学有效性
我国初中历史课本除了有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之外,还有着一些国外历史。因为内容比较庞大,所以很多的内容都是进行了浓缩。要想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是一种考验。不仅仅如此,初中历史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情况,这些都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是否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找到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让学生们真正能够做到“致知力行,继往开来。”
一、传统初中历史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许多的弊端,都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因素。例如大多数的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味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不懂得变通,教学氛围呆滞、枯燥,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大多数的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喜欢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们圈画重要知识点,让学生们通过背诵在历史考试当中获得较好的成绩。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仅单一,而且效率极低,除了能够让学生们短时间内在考试当中获得较好的成绩之外,没有太多的用处。这也无法达到让学生们真正的从历史知识当中获取经验教训,理解和传承优秀的文化精神。因此,这样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也不符合我国进行历史教学的初衷。
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拓展课外知识,加深学生理解能力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用简单的几本书是无法有效的全部囊括。因此,我国初中历史课本内容更多都是将精华进行浓缩,列举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人物。如果初中历史教师一味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很难让学生们去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精神。因为简单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渗透着伟大的精神,单纯的将文字进行讲解效用极低。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这样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加深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适当地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拓展的内容不能够过于庞大,否则会影响到整体教学进程,但是也需要与课内知识有着密切的关联。本人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就会根据课本内容来适当的加入一些课外知识,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表达,帮助学生们加深理解能力,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可以得到提升。例如本人在进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这一课的教学时,我还加入了一些其他的历史事件。其中有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以及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通过讲述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们更好地明白我国在两汉时期的科技就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这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两汉时期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也很有帮助,达到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氛围比较平淡、枯燥,这也导致大部分的初中生对于历史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率也无法得到提升。针对于这一情况,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教学技术和手段,给学生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此来达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本人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更喜欢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图像等等不同的方式呈现,创设出相符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当中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中蕴含的精神和深层次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例如本人在进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首先搜集了一些关于唐朝开元初期的画作,又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相关的影视剧视频片段。其次我又对于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民间情况进行了相关事物的搜集,然后制作成为了PPT,在教学中为学生们创设出了相关的情境。通过这些图片、视频的列举,让学生们看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的现状,这不仅仅让学生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学生们对于这一课的内容有了深刻地感知。这样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打破了传统初中历史课堂的沉寂和枯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有效的调动了起来,达到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三)开展小组交流活动,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
初中历史教学要让学生们从历史知识中获取经验教训,能够明事、明理,真正的能够让学生们做到“致知力行,继往开来”的教学效果。如果单纯的让学生们自我理解和摸索,或者是仅仅凭借教师们的讲解是很难能够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够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历史,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们从客观角度看待事物,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
本人为了能够更好地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于是通过开展小组交流活动来达到这一效果。开展小组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们针对于某一历史问题或者是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事件,对于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提升初中教学有效性都很有帮助。例如本人在进行《洋务运动》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就提问学生们洋务运动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失败?在提出了这一问题之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探讨。有的学生表示洋务运动是清朝资产阶级的一次自救活动,想要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模仿西方的机器制造和军队体系来跻身世界强国,完成自救。针对于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是因为根本的制度没有发生改变,仅仅改变了外壳是没有作用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愚昧,导致洋务运动空有其表,但无其实,在后期更是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了自己的享受当中,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洋务运动。还有一些学生表示洋务运动的失败因为上层阶级的斗争,最后其成为了牺牲品等等。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都有可取之处,也多多少少都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学生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不再单一,会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和对待,这样的教学有效的开拓了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对于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要做到让学生们真正的理解历史知识、领会历史内容,让学生们取其精粹,弃其糟粕,达到“致知力行,继往开来”的教学效果。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初中历史教师以生为本,加深学生们的知识理解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开拓学生们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文景.浅谈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16)
[2]张艳.试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8)
[3]吴文杰.浅析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