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集约化趋势中发展中职英语教材通用体系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吴会茹 殷紫薇
[导读] 近年来,各地职教园区层出不穷。
        摘要:近年来,各地职教园区层出不穷。在职教规模化的背景下,教师间的磨合,专业间的融合都对文化必修课之一的英语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英语既要体现语言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兼顾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实现多元培养目标。因此,中职英语教学打破传统的单一通用英语教学模式,实现多元整合的“通用英语+”型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中职英语教学、通用英语

近年来,全国各地顺应职业教育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纷纷整合职教资源,建设职教园区。以石家庄职教园区为例,目前园区的11所学校是由原来的24所学校整合而来,专业设置及教师资源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在这种职教融合的背景下,教师间的磨合,专业间的融合都对文化必修课之一的英语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发展中职英语教材通用体系的必要性
1、中职通用英语体系研究缺口
当今时代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全面进入到稳定规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对中职英语课程而言,内涵建设应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为动机,以构建面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性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实现新形势下外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但是,笔者以 “中职公共英语内涵建设”为关键词在知网、维普等专业学术检索网站进行查找,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以指向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构建衔接式课程体系的研究却依然有待丰富。
2、当下中专英语教材体系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普遍选用的英语教材, 主要分为三大类, ①以升学语言为主, 如初中英语、高中英语等 ;②以口语为主, 如人人说英语等;③专业性较强的 行业英语, 如外贸英语 、汽车专业英语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各专业的需求分化,但是在集约化、规模化的职教园区内,则会出现以下弊端。一、课本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各专业学生吸收能力,应用水平有所差异,二、由于课本和教学体系的差异,教师难以统一备课、管理,园区内无法对英语教学进行统一的考察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师资源,降低工作效率,三、传统的中职英语教材无法兼顾英语作为语言的功能性和通用性,单一的教学内容更难以满足中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对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需求。
        二、设计和编写中职英语教材的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外语教育是全民族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英语教学是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可见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任何一种英语课程教学中都尤为重要。而中专生生源广阔、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更加需要在课本中融入正确的人文知识,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在中专通用英语教材体系更要保证语言教学的“工具性”,使学生能够基础掌握语言沟通。在“专业性”上,课本的编写则需要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一方面保证中专学生的职业特点和需求,另一方面明确通用英语课本的标准,使教材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基础满足行业需求、拓宽知识层面。然而在兼顾以上内容的同时、须切忌宽泛、空洞的课文内容,注重“实践性”。

通用英语体系应割裂“应试英语”模式,注重教学成果在实际行业场景中的真实体现,保证学生“听”、“说”、“读”、“写”全面练习和发展。
        三、构建通用英语体系的实践过程
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均有公共外语专业,但是中职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公共外语教学体系,中高职未能很好地衔接,石家庄市职教园区的建立为中职学校通用英语教材的构建和使用提供了着力点。 
1、依托园区和市教科所职教研究室,建立园区英语教师长训机制
笔者通过工作中接触和访谈了解到,大部分中职及高职英语教师在任职中几乎没有需求或机会去了解或接触现有其他层次的外语教学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中高职衔接根本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建立园区英语教师长训机制,借助石家庄职教园区平台和职教研究所,建立起中高职院校之间及校际间英语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从技术层面、理论层面及实践层面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
2、对中职公共英语课程做到准确定位
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纵向维度上看,公共英语是我国教育体系内部各培养体系的必修课之一,具有纵向 “直通车”和横向 “立交桥”的天然属性。我们必须意识到,中职公共英语教学要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促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相互融通和有效配合。因此,我们需要对已毕业并在工作中接触或实用英语的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并对在校生的英语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就业单位的真实需求,明了学校英语教学与实际运用中的差距所在,从而对即将研究的课程体系做到准确定位,从课程设计层面实现深入衔接与融合,真正实现横向有梯度、纵向有沟通的课程衔接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连贯性与体系化。真正形成一套学生觉得有用,用人单位觉得实用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3、对现有英语课程模块进行梳理分类。
职业教育招生方式的多样性导致生源差异性较大,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教学体系要遵循面向不同学习背景、学习基础和职业需求的学生分类指导的原则。在研究初期,组织实验学校教师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形成具有职业教育典型特征的模块化教学,即以宽口径满足职业教育公共英语基本要求的基础模块,该模块主要适用于基础性教学,面向各专业学生。该模块可采用“宽能力,细分层”的教学模式,进一步设置“基本层次”“较高层次”与“高阶层次”三个级别。二是基于目标岗位的职业英语模块,该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其中,职场英语指向不同行业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特色化要求,如在学习掌握一定量行业通用专业词汇的基础上,生产制造类专业可侧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服务类专业可侧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对英语要求较高的专业可以进一步扩展职场常用英语的深度和广度。
4、创建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公共英语模块初步形成并投入实践阶段之后,园区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要做相应的改革,增加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除微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课堂之外,可以针对某一种职业进行一个场景模拟,学生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用英语来完成不同的工作内容。这种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工作模拟中考验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水平。
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教师培训、课堂模式、课程体系及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为中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继续探索实践,为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为中职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闫素芳、宋敏.《基础英语与汽车英语的结合[B].北京.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07.
[2]周一.高校英语专业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情况调查及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大学.2009.
[3]陈雪梅.论中职英语教材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J].《成功(教育)》.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