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是中职心理健康教师优化教学理念,增强教学质效的根本方式。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心理健康教师需立足积极心理学的探讨和研究,以强化关注、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措施优化教学方案,实现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大跃进。本文主要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各位中职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方法
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心理健康引导方法作为应用积极心理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中职心理健康教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面临的全新的研究课题。新时代的心理健康引导方法需以解决传统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问题和不足为基础,以积极心理学在现代中职教育中的个性化、全面化应用为核心,从而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打开了一扇新窗。
一、积极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重在“积极”两个字,何为积极?就是以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人的健康心理品质为核心内容,研究如何让人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直白来说,积极心理学讨论的就是“幸福”“真诚”“友善”“无私”等积极的心理要素,教导人如何做一个幸福、真诚、友善、无私之人。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强化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内在干预,让一些心理困惑甚至存有心理疾病的学生重新认识世界的一切美好,点亮心中的火焰,重拾坚定的信心,始终保持一颗积极乐观向上的心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成为心理成熟、心志坚定、思想正确的好少年。
总的来说,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之一,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心理干预方法,特别是对在校学生来说,以积极心理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远比让他们见识生活的残酷要平和的多,当然,积极心理学也不完全排斥生活中的丑恶,而是要转化学生对生活丑恶的内在认知,将其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
二、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一)老师要经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伴随学生成长
在学校中,老师是学生的监护人,是学生成长的“伴行者”。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以“同行者”的身份始终陪伴在每一位学生身边,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到底。
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建立,包括他们的家庭组成、性格特点、社会关系、学习能力等等,教师掌握这些之后,才能对症下药制定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案,渗透积极的心理因素。比如有位学生的单亲家庭,他感觉很自卑,这段时间内因为母亲生病而心烦意乱,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引导他们思考“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没有父爱母爱吗?就没有幸福吗?”,让他们认识到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加成熟稳重,也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父(母)之爱的角度出发,引导努力其成就更好的自己。
(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积极心理学下,教师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进行挫折教育和现实教育,引导他们认识生活的不公和苦难,但同时也要注意引导方法,将这些不良因素转化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源动力。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挫折是什么,有的学生说自己失恋了,有段时间都不想活了,有的学生说自己家里没钱,以后肯定没有好生活,埋怨自己的爸妈没本事。而无论是哪种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经历了这些困难后,自己还能活着?”这是一个很现实而且很残酷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幸福,比如自己有健康的身体、有稳定的生活、有交心的朋友等等,转而将这种残酷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懂得割舍才有收获。”
(三)开展多样化,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活动
有意义的心理活动非常多,教师可根据中职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成熟度选择适合他们的心理健康活动。比如,有的中职生有弟弟妹妹,那可以开展“关爱最亲之人”活动,让学生谈一谈如何以正确手段保护自己的弟弟妹妹,如何给予弟弟妹妹以正确的思想导向,让自己也做一回心理健康教师,体味育人过程中积极心理的应用方式,育人的过程中实现自育。
(四)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教师需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结合自身经历寻找自身问题,然后身体力行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就是不喜欢学习,那怎么办呢?教师可引导其发现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在哪里,记不住?不会学?还是没兴趣?找到问题之后再想办法解决,比如没兴趣学,那可不可以从简单知识入手积累学习信心,尝试走出心理舒适区?让学生知道“方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列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长期贯彻落实下去,自然就能收获好的结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心理健康教师需通过科学的心理健康引导方法才能克服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培养出有思想有道德的中职生。所以,中职心理健康教师应当在新教育时代中深入分析心理健康引导方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积极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在科学方法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快乐成长。以上的分析论证虽然只是笔者的个人建议,但是仍然希望能够为各位中职心理健康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帮助,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谢璐, 苏利娟.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 新课程研究(中旬-单), 2019, 000(003):36-37.
[2]刘佩佩. 关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 知识文库, 2018(21).
[3]杨斌.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 000(015):81.
[4]李芳芳.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 神州(上旬刊), 2019, 000(016):140.
[5]孟志新. 探讨如何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J]. 软件:电子版, 2018, 000(00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