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块化实践教学是指通过现场教学,加强学生对岗位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入职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采用模块化实践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高水平的酒店管理职业技能为教学任务,通过模块化的实践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技能学习,满足酒店管理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模块化实践教学
引言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这类教学机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希望能够给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中等职业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目标不明确
模块化教学模式体现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上,首先要设立一定课时的酒店管理实践课程,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确实能够做到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增加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占比,但是,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对该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并不高,这说明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发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完全按照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甚至没有意识要实行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我认为,这两个问题存在的原因是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的不确定增加了模块化实践教学落实的难度,导致学生和教师对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
(二)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理论化
很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的配套设备没有跟上教学,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就不得不实践课讲成理论课,在校内开展酒店管理职业技能实践培训课有一定难度,因此就有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退而求其次,会选择与当地酒店合作的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前往酒店进行实践学习。但是,这种组织学生前往酒店参观学习的实践形式往往都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交流上,或者是接触一小部分相关的酒店管理岗位,甚至可能完全与实际的酒店管理无关,学生和教师不能对实际的酒店管理职业技能有一个全面的,深层次的了解,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就流于形式。
二、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在培养酒店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过程中,中职院校要找到和酒店企业双赢的切入点,充分满足双方的诉求,这样校企合作才能走的长远。可以将传统的第三年集中顶岗实习,分解成若干段在校期间的工学结合,让学生可以频繁接触酒店岗位,增加对岗位技能和管理规范的感性认识,既可以缓解企业用工压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的快速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也会有所增强,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在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学中加以推广。
(二)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在模块化教学上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体系体现在没有树立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模块化实践教学教材的指导意义不强,教学目标和教材都没有跟上酒店管理专业的模块化教学,因此要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首先要明确完善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思路,根据酒店管理岗位要求划分为不同实践模块内容,然后根据设置的不同实践模块来确定有效的教学方式,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后将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三)完善教学内容
中职教师需要加大市场调研力度,结合当地市场环境和酒店行业发展形势编纂特色教材,向学生展示酒店行业无限的发展前景,还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设计和过于高深,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紧密契合。在教学内容中应保证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比例适中,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这样教材才能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学中发挥巨大价值,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有利于推动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结束语
各中等职业学校就需要根据酒店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培养学生的技能,那么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如何在教学中将酒店行业岗位需求与学生特点融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酒店管理职业技能培训就成为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中职学校采用的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就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但是目前,学校的模块化实践教学方式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还要不断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学与实际差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晓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就业动态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9(23):273.
[2]肖古月.中职旅游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5):195.
[3]章艳艳.推进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酒店服务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