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统景中心小学校 令狐绍容
摘要: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文本基于儿童的视角,就如何利用和上好部编版小语低段阅读教学进行探析。
关键词:部编版小语 教学策略 儿童视角
2017 年秋季,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面向全国使用,如何让低年级的阅读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呢?笔者基于儿童的视角,在部编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中窥探出一丝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体系化
当下的阅读教学,面对同一篇课文,教师选取的内容往往是各不相同的.尤其是公开课,为了推陈出新,上出亮点,老师们更是绞尽脑汁,剑走偏锋。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对“教什么”认知的模糊,是对学生语言学习规律的一种漠视,是“不完整、不专业”的教学活动,至少是“欠完整、欠专业”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本册的核心教学内容,兼顾以往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把知识学到位,把能力练到家,循序渐进,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在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上,尽量不产生严重错位或缺位。
如刚入学的儿童,不认识多少字,大声朗读是巩固发音的有效方法,教师若让儿童直接练习默读,他们发音的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也不利于流畅朗读的练习。
把教学内容放在某个知识点或能力点的发展体系中去考量,是保证阅读教学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学环节问题化
现今的低年级阅读教学课堂,“一问一答”的碎片化教学方式仍占较大比例.学生在教师的细碎问题里亦步亦趋,学的时间和空间紧促、狭窄,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也不利于他们思维、情感、审美等的发展。采用问题化教学,则把“学”的责任和任务都移交回学生让“学”真正地在课堂里发生。
例如: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课,题目“比尾巴”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统摄全文的学习“文眼” 和“灵魂”。具体可以设计成三大问题:一是谁比尾巴;二是比尾巴大赛有哪些项目:三是比尾巴大赛的结果如何,你对奖项获得者有没有疑问。学生首先通过充分、自主阅读,找出相关动物,把它们的头像贴在黑板上,并找出和比赛项目相关的词语。“长、短、好像一把伞、宽、扁、最好看”,引导学生读准、识记项目名称里的相关生字。
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文字,理解意思。如“为什么把‘好像一把伞”的奖牌颁给松鼠?”理解这里的“伞”,指的不是“雨伞”,而是“降落伞”,再理解松鼠尾巴和降落伞之间的相似之处.结合理解,引导学生读准、识记“伞、最”等和奖项相关的生字。
这样的环节设计,有效地避免了教学的零碎烦琐,保障了学生“学”的主动性,也保证了“学”充分展开的可能性。
三、教学活动操作化
许先文教授在《语言具身认知研究》一书里,给语言认知活动中的身体定义如下:“语言认知活动中的身体必定是融入特定情境之中的身体,是被语言环境包裹之下的身体。”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是动作、形象优先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只有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而,科学地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多器官、全方位的参与,积极开展言语实践,引导他们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体系,也是让阅读焕发生命之光的一大策略。
例如:第三册中的《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根据《庄子?秋水》改写的。故事主要围绕青蛙与小鸟的三组对话展开。
第一组对话写了青蛙和小鸟生活环境的不同;第二组对话写了它们在争论天的大小;第三组对话写出导致它们说法不一的原因,作者并未直接写明寓意。
这个寓言故事没有生僻字,语言也浅显易懂,读通并不难,难就难在道理的领悟上.有些教师为了方便,直接把寓意打在 PPT 上,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可是,道理如果仅停留在“知道”层面,是不可能真正指导行动的。只有自己“悟到”了,才会在生活中产生作用。
四、教学设计板块化
“教”与“学”,不是“授”与“受”的单一关系,而是双边互动的辩证关系。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教”与“学”内在的关系,也在不断推进中。
教师的“教”,不是单项的全盘授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的“学”;学生的“学”,也在推动着教师调整、改进“教”的内容与方式。因而,教学设计必然由以往线条状的“剧本式”设计走向开放灵动的“板块式”设计。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一课, 可将设计分为三大板块,即“读中识字、积累 迁移、书写指导”。现以第一板块“读中识字” 板块的设计加以说明。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情绪变化
如“声音好听、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等,教师小结本课朗读的小秘诀:有的地方开心,有的地方不开心,不同的地方要读得不一样。
2.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做了哪些好玩的事情
可让学生自己大声读一遍,组员合作读一遍,再交流小作者做过的好玩的事情,例如踩影子、做美梦、上学校、跳房子、 听老师讲故事等。
3.聚焦最感兴趣的事情,细致感悟情绪的变化
以聚焦“踩影子”为例。先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小作者这时候心情怎么样。从插图上看出,小作者是“开心、快乐”的,教师相机板画笑脸,让学生读好诗歌第一句。
接着,大人喊“快回家睡觉!”让学生结合生活印象喊一喊,再猜一猜小作者的心情怎么样,联系自己,是“不开心、不高兴”的,相机板画沮丧的脸,读出不开心的心情。结合学习“觉、再”字。
不过,转念一想: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联系生活,说一说“各种各样的梦”可能梦到什么;想到这些,猜一猜,小作者的心情又会怎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画笑脸,让学生再用开心的语气读好句子,并结合学习“做、各、种、样”等生字。
总之,要教学好小语低段阅读教学,就要让学生对一堂课始终有兴趣,把握好知识体系,设计好环节问题,采用大板块教学;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都协调起来,使学生在有限的 40 分钟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言语智慧,获取学习的愉悦情感,从而保持对语文学习的长久兴趣。
参考文献:
[1]龙咏梅.观察记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J].学周刊,2018(36).
[2]梁丽君.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篇阅读课例研究报告[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