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阿丽米热·阿布拉江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幼儿园阶段的教学需要联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合力进行管理,其中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力管理尤为重要。

喀什市夏马勒巴格镇13村幼儿园 阿丽米热·阿布拉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幼儿园阶段的教学需要联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合力进行管理,其中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力管理尤为重要。基于此,幼儿园需要秉承“尊重、平等、合作”的共育原则与家长进行合力管理,加强家长对于幼儿园工作的理解,进而转化成支持并主动参与其中,最后实现提升幼儿园儿童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但是,基于城市发展规模以及各种个人方面的客观原因,家园共育的过程时常会出现些许问题加以影响。本文就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给出针对性对策解决问题。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园;对策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其次提升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欲望,释放儿童的原始天性,避免出现“小学化”倾向。然而,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只是一味凭借园内教师的努力是不行的,其中还需要引入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辅助,实现所谓的“三级管理”模式。其中,家庭不仅是儿童接触社会的首要环境,更是强化园内教育的良好实践场所.其次,家长在社会中的行业和职业的不同,可以从一定程度弥补幼儿园教师所缺的部分知识技能,这些都可以通家园共育加以强化,拓展儿童的视野以及提升儿童的创新精神。但是家园共育中依旧存在部分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家园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给予针对性对策。
        首先就现如今的社会现象表明,城镇和乡村的大部分家庭和幼儿园都对“家园共育”的理念存在陌生感,缺乏相应的意识和共识。他们的思维形式依旧停留在传统教育意义层面,即认为儿童的教育工作只是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并不关系其他社会群体的合作和帮助。其次,可以发现存在部分幼儿园教师在与儿童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处于居高临下的状态,缺乏对于家长的尊重,甚至于只是把家长当作工作的倾诉对象.这种心理状态的幼儿园教师往往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只是将教育的不良后果归于家长的不负责.这种不平衡的相处模式不利于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深沟通的障碍。最后,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的关系,常常会忽视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严重影响家园共育的实施和发展。
        二、解决家园共育问题的对策
        (1)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定期进行固定家访
        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判断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都尚未薄弱,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引导。幼儿园的教师需要首先根据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状态进行建档,并针对性地提供相应教育方案开展教育工作。其次,教师需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儿童发展时遇到的个别问题和教育问题。同时,幼儿园教师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需要定去进行固定家访,可以直接了解有关儿童发展方面家长的想法,同时也可以直接了解家长对于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结合儿童在园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例如,班级里有一名儿童在近期都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并且与旁桌的小朋友说话开小差。教师对该儿童进行分析:该儿童性格外向,且聪明好动,各方面综合水平都不错,并没有太大问题。首先,教师先对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检讨,检查是否时因为自身问题导致儿童出现该行为。其次,教师可以就此问题进行一次家访,与家长探讨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案。家访之后发现,该名儿童的家长由于工作原因较少有时间管理,进而可能疏于管理儿童形成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基于此,教师与家长共同进行改进,家长允诺抽出时间加以关心和交流,而教师方面也给予多点关注在该儿童身上。这样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管理下,不仅提醒家长培养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且深化家长和幼儿园、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现如今,有许多家长都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不仅需要管理家庭的正常运转还需要抽出时间和空间陪伴孩子成长和发展,这可能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都相对难以顾全。基于此,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相应的“亲子活动日”,让家长抽出少许时间全身心地参与至与孩子的互动游戏中。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直观了解儿童的日常集体生活的场所,还可以了解自家孩子在园期间的表现。同时,亲子活动还可以促使家长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更了解孩子与同伴的相处模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活动日”的过程中,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闯关可以得知孩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应对问题的态度,基于此可以就孩子的表现进行后期的教育和鼓励。家长通过孩子与其同伴相处的过程可以直观看出孩子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基于此家长也可以就孩子的表现进行相应的教育。另外,在“亲子活动日”中家长还可以就孩子出现的即时现象与教师进行商讨分析,共同研讨适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方针。
        教师可以就园内家长建立相应的微信群和QQ群,及时将园内的消息传达给家长进行了解,同时还可以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联系。家长可以就孩子之间出现的共同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进而加以借鉴各自育儿的经验和教育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在家长微信群、QQ群里及时更新每日孩子们的早午餐,以便家长了解孩子的饮食健康问题.教师还可以将园内进行的活动通过微信群和QQ群及时通知家长,促使家长起到监督和管理的责任。这样家长就可以实时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情况,基于此及时解决孩子可能出现问题,规范孩子的行为举止,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结语: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需要有效与家长实现“家园共育”教育。幼儿阶段的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而是三级合力进行集中管理,相互配合,促使儿童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田红玉.开展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15):99-100.
[2]蒋国英.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推进策略[J].名师在线,2020(13):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