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动”中开发儿童的探究潜能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兰雁铃
[导读] 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师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细心呵护童心,引领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探究潜能。

福建省柘荣县第二小学    兰雁铃

        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师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细心呵护童心,引领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探究潜能.本文从科学课的课前任务驱动、课中情境触动、课终评价互动等手段来开发儿童的探究潜能作初浅的探讨。
        一、课前任务驱动,激活探究意识
        科学课的课前任务驱动就是指导学生预习,引导学生进行材料准备、尝试实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缩短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激活学生探究意识。
        如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前,安排学生准备任务:观察家中或身边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选些材料来试一试。布置任务时与学生交流:我们需要做什么实验?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没有这些材料怎么办?从哪儿能得到帮助?教师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接近任务目标,课前将学生准备的材料归类分组,了解学生尝试中遇到的疑问,为课中的探究设计做充分准备。为保障课前任务驱动的实施,我采取了以下三点措施。
        1.注重任务领取前的情感沟通。每节课即将结束时与学生交流下节课准备任务,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对探究材料的选取地点、规格、质地比较明确,能尝试实验并记录现象,发现问题。
        2.因地取材,资源共享。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收集身边的材料,自主结对合作准备,共享材料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3.建立家校联系,督促任务的完成。利用微信群、QQ群和校讯通等平台,向学生、家长发放《告家长书》,告诉学生、家长参与实验材料准备的重要意义,列出本学期《科学》探究活动材料清单,注明每项材料准备的时间,请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些准备工作。
课前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在家中尝试探究,发现问题在课堂解决,产生了探究方法的多样化、疑问的层次化,驱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探究。
        二、课中情境触动,挖掘探究潜能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会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暗示,学生思维兴奋、方向明确,科学探究欲望便油然而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
        如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乡村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弱,对实验现象、结论表述不完整,汇报时只是机械的“沉”“浮”两字来表达。为了让学生发现得更多,表述更完整,我利用多媒体创设图文情境、问题情境,辅助演示实验情境和言语诱导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完整表达。如用媒体图文引出问题:将这些物体逐个轻轻地放入水中,你猜猜它们是沉的还是浮的?请说出猜测的理由。之后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和言语引导汇报:把塑料块轻轻地放入水里,我发现,塑料块先是往下沉,一会儿塑料块慢慢地浮出水面。有了老师的演示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汇报交流时表达就丰富多了。生:我把玻璃小瓶放入水中,水没有灌入瓶中,它是浮的,当水慢慢灌入,瓶子就慢慢地往下沉。生:我把钩码挂在皮筋上慢慢地放入水中,皮筋缩短了一点,再把钩码从水中拉出,皮筋伸长了一点。……
        科学课的情境创设手段很多,有魔术表演情境,有欣赏图片情境,有动画引入情境,有小小辩论情境等等形式,所有这些情境的创设都需要教师根据探究内容在课前准备,上课时把学生置于探究内容相对应的情境中,就能挖掘出藏于孩子心灵深处的探究潜能。
       三、课终评价互动,提升探究激情
       小学科学教材是以主题设置单元的,将内容间有独特联系的典型活动,构建为基础的整体框架。所以,实施过程评价时要把单元作为整体进行考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单元中的活动进行逐个评价和单元综合评价。从课前、课中到课后的学习表现进行全程化评价,让学生、教师、家长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使评价更全面、客观,让学生在反省、激励中提升探究激情。
        1.学生互评,监督提高。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接触是最直接、最亲密的,他们对互相之间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能够准确、客观、全面的评价对方。在评价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淡化等级和分数,同时以规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如下表.

        2.自我评价,形成内化。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认识与目标的差距,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不断提高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开拓创新的人格。学生自评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发自内心的写定性评价语,如“我做得挺好的”,“我需要在XX方面改正”, “我的想法与众不同”。……
        3.教师评价,促进发展。
        教师是所有评价活动的发起者、主持者、设计者和协调者,承担着评价者的主要角色。教师在课的前、中、后多采用激励性定性评价语,适时调剂评价主体的情绪和方向,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如:××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
        总之,我们要发挥科学课程的特点,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放妥学生探究动机,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全面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