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带新”论作文教法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蒙颖丽
[导读] 作文课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若是作文教学注意新旧结合,“以旧带新”必有所提高。

广西桂平市下湾镇新庄中心小学北角分校   蒙颖丽    537219

【摘 要】作文课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若是作文教学注意新旧结合,“以旧带新”必有所提高。
【关键词】  以旧带新    语文教学   作文教法
        作文课不仅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这句顺口溜反映了大部分学生害怕、厌恶作文的心理,那么,如何培养那些基础差,素质不好的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这一关键问题就摆在我们老师的眼前。下面就我在作文教改探索路上积累的新方法,也就是“ 以旧带新”的作文教法与大家谈谈,以供同行参考。
        一、 摸清学生作文底细,订好作文阶段计划
        作文水平的提高,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 方面是作文的写作对象----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作文的指导对象----老师,而盲目的、没有针对性地布置作文下去,就会产生了“作文难,作文难”的现象。就算是老师费尽心思的设计及指导,到头来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首先得摸底,摸清底细,对症下药找出缺点,然后有计划地突破.比如:我在2018年的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时布置了《不该发生的一件事》让学生写,结果收集上来的作文存在着不是这就是那的许多毛病,怎样审题?如何构思?哪里该详写,略写等等全部暴露无遗,我在讲评这次作文时说这是好事,好现象。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于是我周密地和学生制定了一套有步骤的训练提高作文的计划,先从简单的开始,按部就班, 一步一个脚印。比如第一学期我和学生制定了这样的全学期作文教学计划:
        第2周: 《一个平凡的人》 ,练习写人。
        第4周: 《我的好妹妹》 ,练习写人外貌。
        第6周: 《班主红的笑声》 ,练习叙事宜讲详略。
        第8周: 《童年二三事》,练习叙事宜围绕中心写法。
        第10周: 《难忘的一件事》 ,练习开头,结尾呼应法。
        第12周: 《记忆深处的故事》 ,练习取材宜新颖。
        第14周: 《母亲的心愿》 ,练习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写法。
        第16周: 《续写<金鱼和鱼夫的故事>》练习想象能力。
        第18周: 《家乡的月夜》 ,练习写景方法。
        第20周: 《我喜欢的 ......》练习取材方法。



        这样我以一学期为期限,以20周为终点,拟订了不同的命题及练习的重点.教师心中有数,胸中有人,避免了见子打子现象。学生有了目的、要求,激起了兴趣,写起来就不至于手忙脚乱,从而不会有“作文难”这反差现象了。
        二、找出弱点,对症下药,有计划突破
        对于作文功底较差的学生,找出弱点,理清思路,对症下药,在批改时分类归档,讲评时有针对性,因材施教,既顾大局又照顾两头.例如:我在让学生写《我的妹妹》这题目之后,发现了学生存在不少的问题,为了激发兴趣,我作了新的训练方案:针对有些同学不会外貌描写,如有些同学这样写道:“ 我的妹妹是一个好妹妹,她扎着辫子,有一双大眼睛和小嘴巴,笑起来很好看”,这样的外貌描写既不能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又写得不够传神,我再布置学生要注意观察,并参考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关于描写小姑娘外貌的一段重新练习,结果有些学生就写了这样的好片段:“我的妹妹是一个天真而有点调皮的好妹妹,她头上扎着两条小而短的辫子,走起路来一摆一摆的;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机灵的黑眼睛,微微笑起来的小嘴巴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这样的优秀片段。既复习了知识又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这也就是作文教学中的“以旧带新”的方法。
        三、大作文、小作文配套,加强仿写能力
        要想在一定时间内尽快提高较差的学生写作水平,单靠教师讲讲,学生练练是远远达不到目的的,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接受能力有限。为此我在这几年的作文教改方面运用了“大作文,小作文配套”这一机制,何谓大作文?就是两周一篇作文,何谓小作文?就是一周一篇作文。大作文要求较严,必须结构完整,中心明确,内容丰富.而小作文则要求较松,可写一段, 一片,或一点,也可以没有题目,目的就是训练学生想的能力,写的表达,为写好大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大作文是母,小作文是子,大中包小,小中见大,大小相联。大小作文配套,相得益彰。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这一点。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的仿写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充实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这是仿写的最大作用。课本的文章就是很好的范文,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构思、布局,积累他们的遣字造句及表达的多样化。
        四、运用多种形式的批改,做到切合实际的讲评
        老师设计好了题目,明确了要求,而学生写得怎么样,须从批改中了解,批改是作文后的指导。学生的作文好坏通过老师在批改中去判断、肯定。我们说好作文之中也有不足之处,差作文之中也该有好的地方,不能统篇而论.到底该用何种方式进行而收到最大的收效呢?本人不敢绝对肯定也只是在旧的教学之中渗透进新的批改方式,这也是先前提到的“以旧带新”方法,采用了:精改与粗改结合,师生共改、 学生交换轮改等多种形式的批改方法.例如有些好作文我只点出其中一两处不足之处, 略加评语,让作者一见即明,起到画龙点睛之妙,对于这样的好作文,我无须多说,因为优点尽在不言之中。表扬为主,正面引导,树立榜样。切忌贪多求全,同时应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及总结自己作文的得失,以巩固和提高该次作文训练成果。
        以上是我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上的心得体会,这也许只是片面之谈,但也不无道理。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最能体现语文课中的“文道统一”原则,“文能冶人”,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许多内外因素,若能注意新旧结合,“以旧带新”必有所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