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乡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梁兰华
[导读] 基于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透于各个教育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点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由此凸显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七贤小学   梁兰华 530602

摘要:基于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透于各个教育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点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由此凸显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现阶段,高效课堂理念广泛采用于年级课堂教学中。因此在该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原有教学经验增强专业教学技能,以学生为中心打造高效语文教学课堂,对此文章将着眼于乡村小学语文,简要分析构架高效课堂有关教学路径。
关键词:乡村小学;学生主体;语文高效课堂
        引言:在具体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以学生为原点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这样才会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乡村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一、通过教学情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构建的文本情境中,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积极。另外,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实现教学情境与内容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新课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可使学生尽快恢复学习状态,为后续课文学习打下基础。例如《桂林山水》,教师课前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桂林山水风景图,通过视觉刺激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而且可以知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可通过短视频为介绍桂林山水的景色,使学生知道桂林山水不仅是国家级旅游景区,而且是驰名亚洲的风景名胜,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视野,而且学生在对这些信息初步了解后,会不由自主地想看看文章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教师应依据学生整理及对本课内容的回顾,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课文中桂林山水的形态及组成特色有哪些特点、文章关于桂林山水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写作顺序又是什么呢?通过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总结,会调动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进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而且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最后可以为学生播放《远方的家》关于桂林山水的片段,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与动人的乐声中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而且也能真正体会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文章中的第五自然段重点是对孔隙部分的了解,因为小学生没有机会亲身经历,而对其的理解仅流于文字表面,除了知道双龙洞的孔隙窄小其他的都说不出来。教师则应在此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情境,以短视频或是纪录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游客是怎样由外洞穿过孔隙而进到内洞的,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感受,在学生的脑海中会很快出现山石带来的挤压感,似乎自己只要稍微抬一点头就十分危险。将文字中的内容和情境相融合,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形成更深入地理解,实现学习效率提高。总而言之,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有关情境,可以切实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



        二、融合多元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我们以《爬山虎的脚》为例,教师可如前文提及借助多媒体课件,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实物,因为乡村与城市不同具有丰富的自然植物,通过实物展示要比播放图片更具直观性,“刚长出叶子是嫩红的、渐渐会变得嫩绿、当长大了就长出了“脚”,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植物?”,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可以采取问题教学法,提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爬山虎吗,它真的有脚吗?”等,以问题设置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与此同时,可以采取小学合作学习法,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情况等多个方面,评选出本节课中表现最突出的小组,而且要予以组员一定的奖励,鼓励他们能够再接再厉。在课堂教学快要结束时,教师应针对学生整体课堂表现加以简单评价,主要激励型评价多多鼓励学生,例如:哪组问题回答的最积极准确度最高,哪组课堂表现较为突出等。因为学生希望得到表扬也希望得到他人肯定,所以教师需遵循这一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观察,分析学生性格偏好、学科特长以及学习态度状态等,从而确保学生评价是合理科学的,以此增强学生是课堂“主人翁”的自信心,从而有助于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1]。
        三、自主探究过程中增进互动交流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探究学习与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这也是对在教学中彰显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最好诠释[2].作为语文教师应清楚认识到在实际教学中自身角色定位,所树立的教学观念应顺应时代发展相适应,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关键,将教师的教学统领作用发挥出来,将合适的“问题”作为导向,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操作等有关自主探究合作活动,借助这些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交换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将以往“让知识走进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化成“由学生进入知识”。我们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问题作为小学学习任务:第一,通过文中哪些表述说明“父亲”“儿子”的了不起之处;第二,简要分析“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内涵的心理情感;第三,你认为对全文起到提领作用的关键句是哪一句?,将上述问题为导向分在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后,进行小组自主学习探究。
        结束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核心点是怎样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性有效发挥。对此。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应着眼于新课程理念,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与调整和完善,创设生机盎然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具有“主人翁”意识,从而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助力于学生身成长。
参考文献:
[1]郭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232-233.
[2]付代平.小学语文课堂上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课堂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1:92-93.
[3]谭洪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