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好处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林增金
[导读]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不能仅仅是依靠记忆来完成教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精神,才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加深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的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沙小学  林增金  365050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不能仅仅是依靠记忆来完成教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精神,才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加深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的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不断的通过动手实践的形式,丰富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的增强实践操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课堂中的实践探索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分析能力。文章中简单的陈述了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好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优势;分析
        前言: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项比较难的学习科目,同样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中的重点学习科目。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素养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操作能力。教师通过动手实践的形式,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分析能力,才会有效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兴趣的提升,也会让学生逐渐的提升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涵,也会提升实践操作和数学教材内容的结合,保证学生学习潜质的提升。
        一、动手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会发现,学生之数学学习中的兴趣会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探索意识。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动手实践的形式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动手实践的形式丰富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方式,也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更具挑战性,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的完成实践和思考,在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创新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数学课堂,改善在数学学习中的被动意识[1]。
        例如:在有关圆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应用动手实践的形式,课堂中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意识剪出圆形,实践操作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主动的参与实践。之后教师再在课堂中规划学生的操作,让学生分别剪出直径为6cm、16cm、26cm的圆形,在实践的操作中教师让学生体验不同直径的圆形,会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学习感悟的同时,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得到提升。
        二、动手实践,有助于让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升思考能力。教师在课堂内应用动手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完成探索,就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数学思考意识得到提升,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中逐渐的形成数学学习的思考意识,就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也得到提升。教师可以让动手操作的形式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再结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力,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2]。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课堂中教师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吸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好奇心,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奥运会跑步项目的比赛,这时学生会听到不同的长度单位100米、800米、1500米等。之后再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一些长度不同但是形状相同的积木,标注长度分别为8cm、3cm、5cm等,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再将毛线团倒带课堂中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分别剪出不同长度的毛线线段,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考,让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思维意识,显示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三、动手实践,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于年龄的限制,会降低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在时间的推移下就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逐渐的降低,会让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呈现出相对恶性的循环。针对这样的教学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应用动手实践的形似加以解决,改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现状,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逐渐的加深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逻辑性思维,让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得到提升,挖掘和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潜在能力[3]。
        例如:在教学“图形运动”的课堂中,本堂课的数学教学需要学生拥有严谨的数学学习思维,同时拥有一定的数学学习逻辑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动手实践操作的形式,先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剪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再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操作图形的运动过程,这样的实践操作形式会让学生逐渐的形成数学学习的基本意识。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动手实践的形式也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出图形的运动轨迹和在运动之后形成的图形,通过动手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的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深化理解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成果的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应用动手实践的形式,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完成合作学习的和探索实践。在合作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助于增进学生和之间的交流,也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断的提升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此外,动手实践的形式还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的实现主体位置的体现,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高效完成数学教学,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江永胜.巧用数形结合  优化几何直观——以“行程问题”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21):30-31.
[2]尹瑶芳.小学数学教师MPCK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9(07):49-55.
[3]孙玉龙.小组合作,体验成功——浅析小学数学的合作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7):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