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校门口的那些事儿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蒋宇清
[导读] 疫情散去,春暖花开,孩童归来。

启东市城北幼儿园       蒋宇清

        疫情散去,春暖花开,孩童归来。作为承载着防疫责任的幼儿园,我们在晨间入园环节作了大幅度调整,这样的变化让我看到幼儿从“依恋”到“独立”,一日活动皆课程,处处藏着教育的契机,让我来谈谈校门口的那些事儿。
        原有情况:
        家长抱着或牵着幼儿手进园,家长刷考勤卡,经保健老师晨检后陪伴至班级门口,并将卡带回。
        优化调整:
        幼儿在校门口按点间隔排队等候,并逐一往前刷卡、测温,进园后自主洗手消毒,独立进班,将卡放入抽屉保管,待放学时自行刷卡。
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幼儿对于调整的适应程度基于不同年龄段,中大班幼儿适应能力很强,小班幼儿在适应前期进入校门不知道要做什么,需要导护老师的帮助和提醒,但中后期改变很大,进园流程应对自如。这里想阐述一则关于小班幼儿雅雅的案例:
        自入园以来,雅雅是个文静的姑娘,比其他幼儿话少很多,老师和她交流很多时候得不到回应,同伴想和她一起玩也经常被拒绝,她就好似笼中的小鸟,不愿飞出来。户外活动时她会很依赖老师,每次都牵着保育老师的手,不愿去和同伴游戏,这样的雅雅在老师的几经努力下并没有改变什么。几个月过去了,长大一岁的雅雅有没有真的成长一些呢?返园第一天,雅雅见不能让奶奶牵着入园,立即大声哭闹,任由班级老师如何劝说都不愿放开奶奶的手,无奈之际,奶奶甩开其手,狠心地转头就走,老师用尽力气抱起雅雅进了教室;入园第三天,雅雅在校门口和奶奶不说话地“腻歪”了一会儿,见到班级老师后有些不舍地和奶奶道别,接过自己的水杯和考勤卡,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进园流程;入园第五天,不出意外,欣喜地看到雅雅下车后主动和奶奶挥手道别,自己完成进园流程后走向教室。
        短短五天的改变,让不可能变为了可能,雅雅突破自我的行为改变让我深思,调整后的入园环节暗藏着哪些教育契机?每天规范的入园环节是否会成为一股教育源泉涌向幼儿,浇灌其成为尚好德行的新时代儿童。
        “间隔排队等候”——规则意识内化记
        关于调整后的排队,幼儿刚开始几乎是一拥而入,经过导护老师提醒才想起遵守规则;如此反复了几天,越来越多的幼儿养成了主动排队等候并逐一往前的习惯,这样一来,即使有的幼儿忘记,见此情景也就融入其中了.可以说,“排队等候”使幼儿形成了一种规范的自我意识,即主动遵守规则自我约束的意识.孔子说过:“从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而不违背规范是一种高级境界,要达到此种境界,必须将规则意识内化为一种需求,可见“排队等候”已深入幼儿心,成为每天必做的事,一件小事开启幼儿规则意识的内化记。



        幼儿还尚在一个雏形的阶段。规则意识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逐渐形成的一种规范化的行为模式。幼儿在不同的实践中感知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产生出对规则的认同感和尊重感,加深认识规则,内化规则意识。对幼儿来说,在家里和在幼儿园是不同的。在家需要逐渐培养规律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和家人良好的互动模式等,家长在引导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规则是针对家庭来建立,而不只是针对孩子建立,你要求孩子怎么做时,首先自己要做。若家长平时有东西乱放的行为,那么孩子不收拾玩具这个问题就很难引导。进入幼儿园后,就需要逐渐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定规则,如游戏规则、同伴相处规则、集体活动规则等。幼儿园就像一个小社会,幼儿在里面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和不同的人接触交往,并逐渐去适应,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规则意识体现了个人的素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规则内化培养不是一蹴而就,要靠幼儿长期且真实的生活体验,在各种体验中提升觉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行为,形成内驱动力,提高规则意识。
        “测温刷卡进班”——独立意识起步记
        关于调整后自行测温刷卡,起初连家长们都不习惯这样的改变,总是凑上前帮忙刷卡,并提醒幼儿“快量体温!”这样看来表面是包办代替了一些小事,实质上,久而久之幼儿会产生惰性,越来越“依恋”父母,学不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经过班级老师的反复提醒和解释,家长逐渐放开了,幼儿也逐渐主动测温刷卡独自进班,这样的改变正是幼儿独立意识的起步。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母鸡都会,重要的是教育他们。”就像鸟妈妈教会小鸟捕捉虫子一样,帮助孩子学会生存,应该让孩子从独立起步。幼儿的独立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三至四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凡事都有“我自己来”的要求。当幼儿表现出这种强烈的愿望时,我们千万不要压制,而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并且尊重他们的愿望与要求。我带的是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差异性很大,就说穿鞋子,有的能快速正确穿好,有的连左右脚都分不清。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也会听到很多反映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实则这跟家长包办代替有很多关系,使幼儿过分依赖父母。
        独立性是现代人格素质的重要方面,幼儿独立意识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生活上自理,在学习中独立完成简单的任务,碰到小困难独立自主地做出决策并实施,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暗示、意见而改变主意。
        小小的调整,大大的影响。幼儿的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在校门口萌芽,成长在校园内开启。疫情后的复学,幼儿园旨在全力维护幼儿的平安健康,也旨在全力参与幼儿的有效成长。
        疫情之下,祖国的无坚不摧让人感动,逆行者的无所畏惧让人钦佩,奉献者的无所保留让人尊敬;而教育者的无微不至也让人放心,一切为了孩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