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汪显琴
[导读]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普遍存在忽视情感教育的现象。

重庆市渝北区长安锦尚小学校  汪显琴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普遍存在忽视情感教育的现象。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教师如何正确拿捏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目标切实落到实处,通过信息技术课上知识与情感信息的传达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从小学就开始全面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养成教育。文本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进行探析。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有效策略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这一情感教学的要求,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寓教于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正是处在玩乐的天性阶段,只有游戏才能更大几率地引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以游戏入学,采用趣味式教学法或者游戏性教学法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玩游戏、练鼠标》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纸牌”游戏或者“扫雷”游戏的规则,在进行练习后让学生进行有奖游戏竞赛,在游戏和奖品的双重刺激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更快地掌握鼠标的应用方法。
        二、创设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小学生的生理和年龄就决定着他们存在生活经验少、逻辑思维差、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不够等问题。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些晦涩的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创设情境、用画面更直接地体现知识的内容、增强故事性的情节等方法来降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具象性认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下载和安装软件》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将上课需要演示的内容提前准备,并将关键性步骤截图保存,将重点内容制成PPT演示文稿,在实践教导学生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自行操作过程中有据可依,避免遗忘。
        三、以情助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坐不住等特点,学生难以对于一项任务进行长时间的探究学习,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情境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方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电子作文》一课时,笔者就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通过直接实物的观察产生兴趣。笔者给学生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提出实现任务的具体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观察能够更加持久和有效。


小学生在作文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错别字太多,三年级学的是英文输入法,突然使用中文输入法很不习惯,笔者为了调整学生的文字录入习惯,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打开”打字高手“作简短的练习。学生纷纷举手发问,“老师,我的标点符号打不出!”“老师,我的标点打出来有两个!”为什么在WORD中能打出来的标点,到“打字高手”中就出错了。笔者给学生强调“把输入法中的标点切换成空心,才是中文标点呢。”学生通过试验实心—空心的转换,才恍然大悟。笔者讲WORD“光标”时,会形象地说“那一闪一闪的是光标!”用简单清楚而形象的语言,在学生接触新软件、新知识时,增加他们的理解能力,防止出现误解。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感受其中的情感脉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眼神、言语以及肢体语言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不对学生的成绩好坏进行区分,都一视同仁的予以鼓励,让学生全部投入进来,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1.用兴趣来引导、关注每名学生
        以我市信息课程教学教材中要求使用计算机中合适的绘图工具来绘制美丽的夜景图为例。在该习题中虽然只有一副简单的图例,但是其中却综合了多个因素在其中,尤其是该图中一轮弯月的画法,不但可以使用一般的曲线工具绘制,而且还可以使用图形叠加的方式来进行绘制。
当让学生采用曲线工具绘制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其他的方式来绘制,同时自己给学生示范使用叠加的方式来绘制一个造型漂亮的弯月。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时刻都处于兴奋状态,而老师也能够从学生们兴奋的神情中感受到自己的成果,让老师的心情变得更加舒畅。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课堂上的情感交流。教师通过特定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与教师实现了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到了课堂的情感脉络。
        2.用信心激励落后学生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自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的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当大部分学生都在兴致勃勃的进行教师安排的操作任务时,也有部分学生端坐在椅子上,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操作。这时,教师不能将这类学生放在一边不管,而应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同样的关心,让他们在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中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让他们充满信息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与新课标,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创造性的设计信息技术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明亮.多媒体技术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捷径[J].考试周刊,2017,(11).
[2]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3).
[3]朱贵玺.多媒体技术:架起通往数学王国的桥梁[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