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抽样的方式对本地区264例脑卒中高危群体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测,再以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无斑块组(124例)与斑块组(1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结果情况。结果:糖尿病、年龄、性别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关联性,差异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颈动脉超声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可以控制以及预防脑卒中情况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挑选我本地区264例脑卒中高危群体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有98例,女性有166例,其年龄区间在41-88岁之间,平均年龄(65.15±9.16)岁。入选患者依照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即无斑块组与斑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差异对比度小P>0.05,有研究分析价值。
1.2方法
本研究收集本地区264例脑卒中高危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测措施,这些患者依照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评估依据为: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与吸烟史、糖尿病、房颤与心瓣膜病、血脂异常、肥胖、不常进行体育运动以及有脑卒中家族史,而高希人群的定位即不低于上述三项危险因素,或既往有短暂性缺血发展病史或脑卒中病史情况。
1.3诊断标准
依照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所制定的超声诊断标准来评定,即斑块形成:IMT不低于1.5毫米或局限性增厚大于周围内膜厚度的一半;颈动脉内膜增厚:局限性IMT增厚不低于1毫米;狭窄:狭窄率为狭窄正常管径率-狭窄段最小管径率。
1.4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分析的数据全部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来表示,数据检验为“X2”。运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为P<0.05时,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
2.结果
对比不同年龄段出现斑块、内膜增厚以及狭窄的患者例数,具体如见表1。
分析脑卒中高危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具体详情参见表1。
就斑块组与非斑块组脑卒中高危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情况加以分析,其结果显示,糖尿病、年龄、性别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关联性,差异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将表示这些因素有可能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以预防。
.png)
.png)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我们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基本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同样也是是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出现心脏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医疗超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医院已普遍使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反应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文章主要对收治的264例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来分析高血压、血脂异常、年龄、糖尿病、吸烟史等与劲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并为脑卒中高危患者提供科学的干预依据。
根据本研究分析结果,以斑块组与非斑块组脑卒中高危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情况来看,糖尿病、年龄、性别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关联性,差异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将表示这些因素有可能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以预防。
由上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糖尿病、吸烟史、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具有十分紧密了联系,这也是引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为此,实施颈动脉超声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筛查是相当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对此类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控制脑卒中疾病的产生,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远. 贵阳花溪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C]. 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Neurology).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Neurology):中华医学会,2015:348.
[2]陈琰,张桁忠,潘云龙,夏炳兰,宋斌.脑卒中高危人群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8,29(11):1336-1341.
[3]桑慧. 中国北方城乡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及危险因素比较分析[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颅脑及颈部血管超声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2018:50.
[4]梁晓,张志辰,金香兰,张志军,贾鸿雁,吴浩,盛雪,杨秀泉,李爱辉,张永顺,张允岭.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