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事播报,在提高思品课中的实效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秦笑游
[导读]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时事教育在小学思品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
        摘要: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时事教育在小学思品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学生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局面,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如何让时事教育与思品教育科学有效结合?在教学中的点滴体验——课前五分钟时事播报的做法,做一浅显阐述。我个人认为这一新的时事教育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热情,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讲演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课前五分钟时事教育 时事播报  思品课堂 提高效率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就是你离开学校忘记所学到的一切后,剩下来的东西。我想,除了让学生“开眼界”,更重要的是,透过一个个行为、事件,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给予学生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洗礼。也许那些热点、时事早已在学生的头脑中灰飞烟灭,但是老师对新闻事件的点评,老师在这其中所渗透的一点一滴的价值观念将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乃至人格的发展。

一、“新闻天天报”的构想
        引导同学们回家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时事栏目,利用零零碎碎时间收听广播,利用网络快速获取各方面时迅,并通过微信群向家长宣传听新闻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

坚持每堂利用上思品课前的五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轮流播报新近发生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教师或学生给以适当的补充或点评,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时事,顾名思义,指的是近期内国内外发生的事件,尤其是一些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德育课程,自然不能忽视了时事政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持之以恒,逐渐提高时事播报的水平

何一种教学尝试都不可能做到立竿见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改进、完善。初中各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知识、社会经验的差别,他们对事物认识的特点和规律存在差别,再者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是一个逐渐的稳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时事播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据此,时事播报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

1、初始阶段——打开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力争每位学生在课前五分钟敢说、会说。
        此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时事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书面语言整理编辑能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学生上讲台播报的胆识和水平,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时事知识的兴趣,以便获取学生学习时事的可持续动力。此阶段注重学生播报时要做到用普通话,语速适中,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表端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万事开头难,此阶段是决定时事新闻播报活动能否开展下去的关键。必须明白此阶段的重点就是达到“人人都会搜集整理时事新闻,人人在课前五分钟敢说、会说”的目的。

2、提高阶段——增强学生分析评论时事的能力,力争每位学生在课前五分钟敢评、会评。
        在学生基本接受“课前五分钟时事播报活动”后,进一步改进完善前一阶段的活动任务,同时增加学生对新闻时事的分析评价,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天下事”,更要让学生“论天下事”、“行天下事”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1、时事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
2、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及社会背景。
3、事件产生的后果及社会影响。
4、事件的本质是什么。
5、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及努力方向。
        教师对学生的点评不能急于求成,先培养学生敢于发散思维的氛围,对于学生点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的学生只能从一个角度去点评,有的学生点评语言不是政治术语??)要善于激励,不要责怪。

逐步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多角度去点评。
三、进行时事播报的收获
1.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热情
以往人们对思品课的印象就是“满堂灌”—老师说,学生听。而时事播报就是要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热点新闻,并对此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也可以就同一新闻事件表达不同的观点。从内容上来看,小到学校的小讲师团成立、班级的足球比赛,大到中美关系,“朝韩半岛局势”分析;视线从国内党的十九大召开,转移到美国大选;对体育爱好的同学讲不完各项赛事激烈,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喜欢历史的学生言说着中日“钓鱼岛之争”。从形式上来看,学生从一开始对照着PPT读稿到脱稿演讲,从各自为政到默契配合,从自说自话到互动交流,创意频出的时事播报点燃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政治课总是给人以说教的意味,“假大空”成了一些人对政治课的评价。时事播报正是颠覆这一说法的着力点。一次,班上的一名学生介绍了一则“美国枪击案”的新闻,并就此批评美国持枪合法性,他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面对同一新闻事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这是有其历史和现实存在的合理性。孩子们在为自己的观点做辩护的同时,也会为发现与自己不一样的想法而惊异。在“百家争鸣”中,在不同观点的交融中,老师无需多说什么,孩子们自会懂得我们该有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大禹治水,堵则患,疏则通。同样,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一味的去灌输所谓的“正确观点”只会引起学生的倦怠和反感。在笔者看来,我们的思品课堂课堂宜疏不宜堵。如果我们能多去倾听学生的见解,了解学生的心思,而不是一概否定,认为他们的想法过于幼稚而不屑一顾,那么学生才会更愿意敞开心扉与我们交流。

3.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时事播报所选取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选择与思品学科所学知识相关的当下时事热点,并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阐述。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取学科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读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事物。如在学习了《社会的期待》这一课后,班上学生选取了沈阳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这件事他们身边的时事,他说:“我学习一般,长大我就想当一名运动员,希望有一天在'沈马’的领奖台上有我们中国人的身影。"我想,比起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高台阔论,同龄人的经验与感悟应该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吧!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时事播报正是这样一种将实际生活和理论知识链接起来的媒介。

4.提高学生讲演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迫切要求学校培养既能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又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敏于创新能力的学生。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目标之一。思品学科对学生的讲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课前进行时事播报意在提醒学生关注时下的社会热点,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讲演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总之,通过两年多的课前五分钟时事播报活动,我们用课前五分钟的小课堂转动了思想品德教学的大课堂。功苦不负有心人,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效果逐渐凸显。



参考文献

1、《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王金霞 河北人民出版社

2、曹 阳: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课堂 [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4)

3、李高锋:新课程理念下时政教学的新思考 [M].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7.

4、张耀华:将时事教育融入政治课堂[M].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抓好课前五分钟时事播报
提高思品课实效








珠江五校 秦笑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