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架起彩虹桥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王延清
[导读] 一曲《爱的奉献》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也道出了我的肺腑之言
        摘要:一曲《爱的奉献》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也道出了我的肺腑之言。爱,就要奉献,就要付出。爱是桥梁,连接着陌生人的心。我是一位平凡的小学教师,我用爱心架起通向学生的彩虹桥。
关键词:老师、学生、沟通、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让我记忆犹新。我班有一名学生王某,像一只刺猬一样,在班级无论哪个同学多看他几眼,他就会冲着那个学生瞪起眼睛,大声训斥,“你看我干什么?我有什么好看的?我长的狗瞅狗瞅的。”开始的时候,同学们以为他自己骂自己,感觉他是一个傻子。后来知道了,他的意思是说谁瞅他,谁是狗。王某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脾气暴躁,性格很特别,思想也很古怪。经常惹是生非。比如说,在教室里,哪个学生在进出教室时,或课间玩耍时,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在同学的道歉声中,他会很快地狠狠地回击一下。否则,就认为是自己吃了大亏了。同学之间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也认为是对自己的欺辱,他会马上骂对方或动手打对方。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了,他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孤僻了。就说那一次,他和叔叔家的孩子,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弟弟,在雪地上玩着玩着就打起来了,他把弟弟打得流鼻血了,还不停地往弟弟的嘴里塞雪团。有人把他们拉开,训斥王某说:“你弟弟的鼻子都出血了,你怎么还打他?”可王某说:“我越打越来气,后来,我又想起了小时候,他把我的玩具弄坏了,也没赔我,真是气死我了。”王某在班级做了错事,班长给予纠正时,他就会极力为自己辩解,最后,辩论到无理时,他就张嘴骂人。其他的同学向他投来谴责的目光和话语,这时,他会很委屈,认为自己是对的,大家都在欺负他,还把他气够呛。同时,大家也认为王某愚昧、不讲道理,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儿。
        王某这一古怪的思想,独特的性格,使得他在班中很孤独,很少有人主动和他说话或玩耍。王某的这一情况,真是让我头疼。刚接这个班的时候,他原来的班主任就向我讲了王某在班中的一些情况,特别向我强调,那孩子就那样了,再教育也是好不了几天,老毛病就又犯了,当时的我还持怀疑态度。
        作为班主任的我,无论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还是从班级班风纪律方面来考虑,我都不能听之任之放弃他不管。我想到了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的工作,“以人为本,以情为主”,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一个“爱”字。由于像王某这样的特殊学生,长期受到冷遇,所以,他们更需要老师的体贴和爱护。况且,王某是我们班集体中的一员,我没法每天视其为无有。我反复思考,形成这种情况原因是什么呢?在他与同学的一次争吵后,我对他进行爱心呼唤,给他讲道理,让他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应该互相谦让,团结友爱。当时,他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是,没过两天,果然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把临班的一个女同学打哭了,原因是这个女生在间操散开时,踩到他的脚了。我终于忍不住冲他大发雷霆,与此同时,从他的目光中,我看到的是,他现在不仅认为全班同学欺负他,连老师也一样不喜欢他。这使我认识到,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既要有爱心,还要有十足的耐心,要坚持不懈,才能做好思想工作。
        我认为,王某所犯的错误,有着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根源。后来,我从他家附近的同学那里,了解到了这样的情况:王某是家中三代单传的独生子,从小体弱多病。自从他上幼儿园开始,只要有同学去他家玩,他的奶奶必定要问的话是:“你们班级中,有没有人打王某,有没有人欺负他,是不是你班的同学总熊他”等等。这样的问话,势必会让王某经常寻找每一天欺负他的人,头脑中总想着不能受别人的欺负。久而久之,他在班级中就像一只刺猬,总怕自己吃亏,总是用敌视的目光看待别人。特别是有一次,他打了低年级的小同学。当我问他的时候,他不加思索地回答:“爸爸告诉我,谁惹我,就打他。”听完这句话,我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并意识到,教育好孩子的关键,必须改变孩子父母、奶奶对孩子的溺爱和偏激的教育思想。

我接着问:“你的爸爸为什么这样告诉你呢?能跟老师说说吗?”他说:“老师,在幼儿园的时候,我被一个小朋友打出血了,爸爸很心疼,就告诉我,以后谁惹我,就打他。”哦,原来是这样。这次与他的谈话,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这件事使我感悟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根源,“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结合了解到的这些情况,我从三方面展开对王某的思想教育。首先,我与他的父母进行了多次的思想沟通,使他们正确了解班级的集体生活。从而改变观念,打消总怕自己的孩子吃亏的想法,配合老师对王某进行思想教育,转变他尚未成熟的观念。然后,我让王某的父母和我一起,对王某的奶奶进行思想沟通。其次,我要把爱的甘露,洒在王某那缺少关爱的心田上。用真情呼唤他那失落的情感,用挚爱抚平他幼小心灵上的伤痕。最后,我经常组织大型的班级集体活动,把他融进集体生活之中,用浓厚的集体氛围感染他、熏陶他。在刚开始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慑于老师在场,对同学的磕磕碰碰不好发火,后来,他慢慢地感受到了在集体生活中的乐趣。对他的思想转变,我趁热打铁,经常创造机会,让他为班级和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同学在学习上帮助他,并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通过长时间对他的关注,以及和他父母、奶奶的沟通等细致工作,我发现他暴躁的性格开始逐渐改变。毕竟有句话叫“童心未泯”嘛!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我让他参加集体活动的同时,号召同学团结他,让他获得集体的温暖,从内心深处彻底地消除了心理障碍,改掉了恶习。但是,这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磨砺。
        后来,王某在小学毕业给老师的留言中写到“老师的关心和信任,就像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黑暗。如果没有老师的话,我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可能一个朋友都没有,可能会永远被别人嘲笑。我从心里感谢我的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每个班级都有许多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着老师的爱心呵护,都靠老师将他更完善、完美。生命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我们不能站在高山看平川,那样只能让我们模糊、迷茫。对学生的教育,就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充分利用发生的小事,因势利导。就像魏书生老师说的那样,“用心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及时加以拍摄,不要非得成为一篇,也无须前后连贯。”
        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人性化教育的前提条件,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结果。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的学生们。我和历届学生之间都没有代沟,就靠我们心灵之间的沟通,建起相互信任的友谊桥梁。我也靠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加深和学生的沟通,赢得了学生的尊敬。教师给学生们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关心,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引领师生阅 读徜徉经典海洋[J]. 吴凤清.??小学教学参考.?2015(27)
[2]班主任工作漫谈[J]. 周冬玲.??甘肃教育.?2016(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