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探究教学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黄雁城
[导读] 课堂上教师越来越多地实行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本文结合亲身经历谈一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黄雁城    百色市迎龙小学
【摘要】课堂上教师越来越多地实行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本文结合亲身经历谈一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163-01

        一、问题
        (一)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同。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学生都主动参与其中。在教学中发现,学习好、性格开朗的学生参与度较高,在课堂的小组讨论中处于主导地位。学习程度差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时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其他同学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使每个学生得到合理的发展,严重背离了探究式小组合作的初衷。比如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节课时,要求学生在组内根据课文知识和自身生活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都做些什么?一组的几个学生中只有一两个学生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发言,而其他学生有些处于倾听状态,有些还在看课文,也有些学生由于找不到兴趣点,做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行为。
        (二)学生间缺乏密切的合作。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组员间需要一定的合作交流。但是在教学中发现组内的学习任务并不是大家共同学习讨论产生的,而是极少数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其他组员也并不参与讨论只是照搬别人的答案。比如在学习《一块奶酪》这篇课文时,老师安排先把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标出拼音,然后朗读回答问题。在教学中发现查字典的是那个学生、回答问题的还是那个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没有密切合作可言,导致一些学生无所事事。
        (三)教学目标没有预期完成。
        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设计一节课的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目标,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老师如果对教材没有理解透彻和教学环节设计的不合理就会导致当堂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对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没有理解清楚,教学设计的程序不够科学合理,没有准确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进度。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也没有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造成时间的浪费,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完成。
        二、对策
        (一)教师要提升教师设计能力和管控能力。



        1.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性格是不同的,在进行小组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做到合理分组。分组的原则是要让各组在人数和能力上是均等的,有利于各组之间的竞争。同时也要考虑在同一组内让不同学习程度,不同特长的学生分到同一个组,让他们在合作中优势互补。
        2.重视课前准备。准备阶段设计包括两个部分:目标设计和方法选择两个大块。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向以阅读、表达为重点转移。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蕴含在课文中。例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等课文应具体、明确、清晰地反映教学意图或教学需求,一般用句子的方式加以陈述,其中主要包括行为(学生将表现什么样的可观察行为)、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说明期望学生表现行为的优良程度)三个方面。在我们教学中,应具体根据教师掌握方法情况和学生接受情况来定。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很好地设计教学流程及每个教学环节或某个知识点所用的时间,合理控制教学过程和节凑。
        3.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时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课文之前,学生有必要对主题进行了解。运用的合作学习策略为:切块拼接法改进型。第一,课前准备。预习单元内容,查阅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第二,小组讨论。每一个组围绕主题讨论与主题相关的话题,用发散型思维归纳出主题,时间为5分钟。第三,小组讨论子主题。把归纳出的主题汇总到一起,然后分配给各组一个或两个子主题进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
        由于小孩还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为人处事仍处于盲目和无序状态,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要教育学生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才能为自己赢得尊重。当别人发言时自己能够认真倾听,在自己发言时才能得到别人的认真倾听。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要教育他们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逐渐融入到集体中去。对于性格内心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勇于发言表达自身观点。通过做不同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在探究性小组合作教学中都得到健康发展。
        (三)正确分工协调好组内关系。
        探究式合作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共同发展。由于组内成员在性格、智力、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等各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对组内分工时一定要做到正确分工协调好组内关系。在组内工作的分配上可以结合多种分配原则进行,比如自愿原则、取长补短原则、组长轮流原则等多种分配原则的综合考虑,通过合理的分工和组内关系的协同才能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