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陈华志
[导读]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按照一定的目标要求,自觉进行知识学习活动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自己确定的、学习方法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时间是自我掌控的。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陈华志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三星堆第一学校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按照一定的目标要求,自觉进行知识学习活动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自己确定的、学习方法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时间是自我掌控的。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143-01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它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强度,也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考试机械分成一定类型,记忆题型,学生纯粹成为接纳知识的容器,思维禁锢,达不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把学生的责任感培养起来。年级越高,责任感的培养越重要,因为并不是每一项学习内容都能让学生马上产生兴趣并能取得成功的,也不是立刻就能看到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自己不仅是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员,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是负有义务的。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一)重视充分表达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应试教育注重结论和结果,课上以讲为主,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要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促使学生自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从体会并感悟数学的真谛,逐步形成学生自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重视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教会学生使用教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同时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数学教材和其他教材一样,是根据教学目标用科学的连贯的叙述来说明教学的内容,也有它独特的词汇、不同的叙述格式和语言特点,因此,必须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这不仅能大大减少接受新教材的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因而得到提高。同时,还为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创造了条件,学生就能不断地扩大视野。



        (三)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利用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受应试教育影响,过去严重忽视这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很少甚至根本不考它。但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在训练中,要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情况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教师进做边讲解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有的需要手把手地去指正,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测量这样的操作,要重视让学生到现场去练习,实地演练的效果会更好。
        三、创设游戏,鼓励学生在游戏中进行知识的探究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紧扣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恰当地运用数学游戏,能使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新境界,同时也能在游戏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四、操作实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自主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展示才华,舒展灵性。在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用欣赏和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质疑、猜想、推理和验证等方式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头脑中形成数学概念,把数学知识细化、形象化,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目的。
        五、完善学生评价体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课程评价的实施,课程标准做出了很具体的阐述:“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局限于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这一单一形式,可以采取同班同学评价、小组内伙伴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教师理解和认识了自主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才会在不断优化教学的同时,也会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能很好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将会进一步的促进和提高小学数学的总体成绩,使得数学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花.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代数思维培养[J].发展,2020(05):91.
[2]李白露.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2020(15):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