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教育”理论下的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梁爱英
[导读]

梁爱英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第一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145-01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而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实践性、应用性等这些学科特点也就决定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体现。这一教育思想与孔子的教育方法有着神合之处,孔子游学就是“生活教育”的典范,我们当学习效仿。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也应该做到让我们的教育来自生活,让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
        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作为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但如果只是一味地闷在家里埋头苦读,势必就成了书呆子。走进生活,亲近大自然,方能获得真知。但在当下,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却不乏其数。于是有的学生的作文中便出现了“春天荷花盛开,秋天草儿嫩绿”的笑话。由此而发感慨,语文教学怎可脱离生活?春天,春风吹拂,杨柳依依,诗人贺知章观而感之,写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便是语文;夏天,月下荷塘荷叶田田,荷花袅娜绽放,于是优美的《荷塘月色》就从朱自清的笔尖流淌而出,这便是语文。所以说语文源于生活,成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既要听到孩子的读书声,又要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聆听风声、雨声。孩子们到田野里采摘野花,到地里跟着老农挖地瓜,体会生活的乐趣,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淀情感,学生有了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课堂便有了生机活力。我在教学《荷叶圆圆》之前,就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本地的有名景点“十里莲塘”去欣赏那里的景致。开课伊始,我让孩子们说说他们所看到的风景,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有的说:“走近荷塘,我就能够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放眼望去,荷塘里,很多荷花都盛开了,她们还在风中不时地跳起欢快的舞蹈。”还有的说:“荷叶圆圆的,像一把把小小的伞,我真想撑起这样的小伞在阳光下奔跑。”孩子们在用自己的眼睛欣赏着荷塘,在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荷塘,于是,在读着课文的时候,他们也就融入了各自的情感。读罢课文,我让他们闭了眼,去回味荷叶上小水珠的滚动,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孩子们似乎陶醉其中,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回归了生活,回归了自然的语文教学居然散发着如此迷人的魅力!
        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因此我们的学生不能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井底之蛙,教师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对于人文性和思想性都很强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教育学生不仅关心家事,还要多多关心国事天下事,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好少年,师者任重道远。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要让学生意识到科技兴国的重要性,可以让他们谈谈北斗导航的意义,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谈谈南海目前的局势,让他们居安思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学《丝绸之路》要让学生知道经济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可以让学生联系G20杭州峰会,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了解我们国家在重大国际体制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振兴中华的决心和毅力。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离不开社会,学生在做学问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李时珍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拜樵夫、农民、药工、捕蛇者为师,记录上千万字札记,最后完成巨著《本草纲目》;徐霞客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写就了《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他们成就的取得除了勤学好问,就是勇于实践。语文教学也应如此,要做到教学做合一。就拿作文教学来说,我们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会有所思、所感、所悟,把这些写下来,便是真性情的流露。如教学生写感恩类的文章,我便让学生先去做几件力所能及的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的事情:给父母倒茶、为父母捶捶背,到社区去打扫卫生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谈各自的感受,教师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最后学生下笔成文。事实证明,这样做,学生写作更为得心应手,学生的作文也少了许多空洞的说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源头活水,“生活教育”,是回归本真的教育,“生活教育”思想下的语文教学让语文充满了人性和灵性,让语文教学找到了本源。徜徉于语文课堂,我们可以看花开花落,静听高山流水,可以交流思想感情,丰富生命世界,传承人类文明,缔造美好生活。我们要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