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下编织活动初步探索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葛红雪
[导读] 编织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既有欣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伴随《指南》在幼儿园的贯彻与实施,我们在聚焦幼儿编织活动发展问题,审视现有活动载体的现状基础上,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艺术修养、产生浓厚的艺术兴趣、获得较高的动手能力和编织技能,为教师解读幼儿编织行为、调适指导策略及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增强对幼儿园主题下编织活动的关注,为园所文化提升内涵。

葛红雪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幼儿园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摘要】编织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既有欣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伴随《指南》在幼儿园的贯彻与实施,我们在聚焦幼儿编织活动发展问题,审视现有活动载体的现状基础上,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艺术修养、产生浓厚的艺术兴趣、获得较高的动手能力和编织技能,为教师解读幼儿编织行为、调适指导策略及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增强对幼儿园主题下编织活动的关注,为园所文化提升内涵。
【关键词】主题下编织活动编织兴趣  编织技能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121-02

        一、幼儿主题下编织活动问题突出
        艺术是人们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我们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另外一种语言。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除了鼓励幼儿用绘画、唱歌、跳舞等艺术形式来表达内心活动,我们也更加鼓励幼儿用多种多样的美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其中就包括幼儿编织活动。但是因为传统“编织”内容比较单一(以绳结为主),对编织技能的要求非常高,老师们都望而却步。因此,在开展“幼儿主题下编织活动”的时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材料单一、内容单一,难下手。由于编织活动在幼儿园的普及程度不是很大,所以大家对这项艺术活动的认识很片面。
        2.幼儿主动编织兴趣低。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家庭很多传统的编织物品都被新颖的材料替代,学龄前儿童接触“编织物”的概率很低。
        3.教师的编织素养参差不齐。教师们和幼儿一样,对“编织”接触的少,编织技能弱,编织活动创意少,觉得组织编织活动很困难。
        4.限定范围“主题下的编织活动”,操作很被动。教师的编织方面的素养和水平不足,所以比较抗拒。
        因此,全面贯彻《指南》艺术领域的精神,找到克服当前困境的方法迫在眉睫。
        二、“主题下编织活动”的定义和优势
        (一)什么是主题下编织活动
        “主题下编织活动”指的是将编织活动以集体活动、区域游戏、小组游戏等形式融入到幼儿当月正在进行的主题教学中。此活动内容、技能、形式都要和幼儿当下进行的主题密切相关,并且符合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以此活动来补充和丰富幼儿的主题活动过程,让传统的编织活动焕发活力和新生。
        (二)主题下编织活动优势
        1.使幼儿参与的整个主题有连贯性、整体性。在主题中有争对性的寻找编织内容以及符合幼儿现阶段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材料,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主题感知和体验。
        2.增加幼儿编织兴趣,让传统编织艺术更好地传承。通过主题学习做为纽带,使幼儿较为容易接受看似复杂、无趣的编织活动。
        3.增加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特别是操作能力。幼儿可以对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比较良好的感知。
        4.给参与编织艺术工作的老师提供一个范围,解决他们选材和选题的困境。
        三、促进“主题下编织活动”有效进行的策略
        经过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主题下编织活动不再是一项单一的、无意识的活动,而是一项有灵魂的、有组织的活动。
        (一)深入主题,挖掘合适的编织内容。
        只有在当前主题中找到适合幼儿当前阶段的编织内容与编织技能,才是真正的“主题下编织活动”。那么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做了以下研究:
        1.群策群力,组内小教研活动共商议。



        小教研活动是平行班级老师之间分享同年龄幼儿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等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方式。商讨过程中大家群策群力,为主题下编织活动的开展做贡献。
        2.建立编织坊工作体系,同一特色班级共合作。
        园区内各个以编织艺术为特色的班级老师组织起来,大家一起分享各自在带编织活动时的好的技能与方法将自己的经验有效的结合、交流之后,就会收获很多不一样的理念,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增加不一样的经验。
        3.教师班内讨论主题下编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制定具体的操作过程。
        4.幼儿自主讨论发现主题下编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辅助记录和帮助实施。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制定幼儿主题下编织活动的内容时也需要孩子们自己的意见。追随孩子学习的脚步,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样孩子才会对编织感兴趣,然而兴趣有是最好的老师,促进主题下编织活动的开。
        (二)结合现有资源进行主题下编织活动。
        1.结合本园园本培训内容,进行资源共享。
        2.结合幼儿园的美术经验和资源,充实主题下编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3.结合家长资源,丰富主题下编织活动内容。
        (三)实时观察和记录,做好跟踪、整理工作。
        我通过日常的观察和资料收集,并且做好跟踪整理工作,整理出现在我园“主题下编织活动”地现状,如下:
        1.主题下编织活动之集体活动篇
        2.主题下编织活动之区域篇
        3.主题下编织活动之游戏篇
        4.主题下编织活动之其他活动篇
        四、“主题下编织活动”开展之初步成效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所研究的“幼儿主题下编织活动之初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1.编织活动与主题贯穿明显,作品形式丰富。幼儿的编织活动从最初被动学习、被动游戏到现在的主动要求、主动参与。幼儿兴趣被激发,那么作品形式也丰富起来,孩子们的编织作品不仅可看、可玩、还可用。
        2.编织氛围浓厚,传统文化焕活力。幼儿主动的在自由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中玩起编织游戏。幼儿自主游戏烘托出的编织氛围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3.师幼共进步,编织也好玩。教师也通过不断地学习、交流学会了很多编织技能与方法。教师会教了,幼儿才能学。幼儿学会了就会获得成就感,编织就不再是枯燥的反复缠绕运动。
        4.积累主题下编织经验,形成初步体系。将这一学期“主题下编织活动” 的内容按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分好类,找出三个年龄段相似的编织内容,分析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如何体现幼儿的能力差异,并且做好筛查和记录,保留效果较好的“主题下编织活动”内容,分析不是特别合适的内容,并进行讨论和修改,形成“幼儿主题下编织活动之初探”的第一手资料。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中初步收获的些许经验,后续还将更加认真的进行下一个阶段主题下编织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将我们传统的中国“结”元素快乐的继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张念芸.《幼儿美术活动指导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陈杰琦《核心经验与幼儿教师领域教学知识丛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