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黄欢欢
[导读] 小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而数学这门学科对逻辑思维方面要求较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被提出。它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结合最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互帮互助的能力。本文讨论了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黄欢欢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汀田第二小学
【摘要】小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而数学这门学科对逻辑思维方面要求较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被提出。它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结合最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互帮互助的能力。本文讨论了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096-01

        现如今,小学教学模式正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成为部分学生的负担。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旺盛,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时期,他们对于活动参与积极性很高,这个年龄也是他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形成逻辑思维的时期,教师应该把教学中心放在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综合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此外,更加自由的学习方式符合學生的期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合适。
        (二)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相对枯燥,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大。而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决定了这门学科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往往可以讨论出更多解题思路,对于数学题目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节省学生的思考时间,避免了在一道题耗费过长时间。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在给别的同学讲解的时候自己也进行了复习,对自己的成绩提升也有好处。大家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无形中提高了整体的学习效率。
        二、进行小组合作数学教学的措施
        (一)合理设置合作小组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整体分配上要能够充分实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让全班学生在不同的小组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机会,让学习成绩好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互相帮助,使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信心更加充足,使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效率逐步提升。
        在分组时,一般4-6人为一个小组,每周换一次组长,每个组员轮流做组长,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分配好后,要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与角色,使大家各尽其责,完成任务,每个组员都需要在课堂中听懂老师讲授的知识,并在小组中互相协作。要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要体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原则。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充满积极性,遇到问题充分思考,课堂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時机与教学方式,结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监督与指导。课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了解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下节课时主动解决,使得小组合作机制具有有效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1]。
        (二)合理创造情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分配合作小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学习的热情。学习必须有兴趣才能有效率,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适当地创设情景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授课前,自己首先要对教案进行充分的了解与研究,从创新的角度设计情景,情景要形象具体,并把要教学的内容融入情境中引导学生去体验,激发学生协作的积极性。合理地创造情景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完善合作小组间的评比机制
        为了增强小组内部合作的凝聚力以及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力,有必要对合作小组的评比机制进行完善,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讲述到立体图形时,老师可以提议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为这个代表出谋划策,这激发了所有成员的兴趣,也增加了小组内部的交流。老师上这节课时,应该提前准备具有代表性的立体实物,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完善合作小组之间的评分机制,主要是完善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评比和小组间的评比,老师要鼓励发言比较积极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分数奖励,奖励分数一般以1-2分为宜,相反对发言不积极或者作业完成不好的学生进行分数惩罚,最终根据每个小组及学生的分数高低进行评比。课堂结束之前,老师对本节课小组合作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表扬表现好的小组,并对这些小组进行适当的奖励,激励学生们继续努力,有利于小组凝聚力的提升。
        (四)教师指导并协助小组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在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权要尽量交给学生,但是,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存在一定的限制性,这就需要教师的合理指导。首先,教师要清晰地说明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明白这节课要完成什么内容,并采取什么方法,完成内容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要达到什么效果。
        进行小组合作时,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让学生讨论分析课题内容,将学生们的意见集中起来解决课堂问题。其次,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不闻不问,要参与其中,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要把自己融入讨论小组中,听取每个成员的发言内容,鼓励发言的学生,并激励不爱发言的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小组讨论结束后,老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将好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利用[2]。
        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互相学习长处,弥补不足,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合作学习顺利开展,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成龙.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89):105.
[2]王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8(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