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劳翠玲.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劳翠玲
[导读] 汉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传播思想文化的同时,要塑造健康的文化修养,培养优秀的人格魅力和健康的人格发展。作为学生接触汉语教育的第一站,小学汉语不仅教授汉语基础知识,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它通过丰富的文化内涵,经典文化的思想境界和价值,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并将其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劳翠玲   钦州市灵山县武利镇龙塘小学  广西  钦州  535427
【摘要】汉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传播思想文化的同时,要塑造健康的文化修养,培养优秀的人格魅力和健康的人格发展。作为学生接触汉语教育的第一站,小学汉语不仅教授汉语基础知识,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它通过丰富的文化内涵,经典文化的思想境界和价值,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并将其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心理学  健康;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105-01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可以通过社会上各种信息渠道获得认知。 互联网上的知识是混杂的,整个社会充满了误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作为现代语文教育的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承担传道的责任,而且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学生对社会有很好的了解,并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本文我将从为什么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二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为什么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
        为什么现代社会突然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阅读以下新闻后,我觉得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大连的一名10岁女孩被一名13岁男孩杀害。男孩犯罪后没有遗憾,犯罪动机只是报仇,因此我们不得不感叹男孩的心理残酷有多可怕,这在我打开百度搜索输出主题之后是独一无二的。儿童的心理案件中,有很多儿童的刑事案件令人震惊。
        例如最新的大电影《青春的你》也讲述了校园里的欺凌行为。尽管这个故事发生在高考前夕,但故事的悲剧结局并非源于学生扭曲的心理认知以及他们对世界的感觉。青少年时期,他们会将这些情绪发泄给他人,或者使用一些不正确的方法来弥补心理创伤。心理健康应该从小开始。在这些痛苦的情况背后,这是对我国儿童的思想教育不足的结果。我们一直在忽略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应体现在言语之间,还应采取实际行动。最好的办法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
        二、语文课堂心理教学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崭新的任务,不仅考验了语文教师掌握更多课堂心理指导技能的必要性,而且教育部门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1.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的口号是促进学生的道德,智力,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是希望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现代教育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应试教育,这是一种弊端。我们越来越不了解学习的原因,更不用说情感障碍和价值观培养了。


这要求中文老师使用现代多媒体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满足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并对社会人和事物有自己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触摸春天》一文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一次“盲人”的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蒙住眼睛阅读、行走、写作。感受盲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便。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个人感受和经历,为开展以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铺平道路。这样的活动以及班会可以让学生们从小就体会到残疾人的不容易,不去嘲笑欺辱残疾人,使学生的心理更加阳光。
        2.更注重情绪和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和情感体系的建立仍处于懵懂阶段。作为老师,他们必须在老师和好朋友两个角色之间互相转换。教师应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并及时鼓励和帮助他们。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如果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或与正确答案不同,教师不要全盘的对答案进行否定,而要为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批评和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运用客观,公正的鼓励方式,鼓励学生有学习动力,同时不要攻击自己的自信心。情感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有时一个刻薄的词可以摧毁一个人但一个温暖的词就可以造就一个人。
        3.教师是学生心理评价的标准
        为了渗透汉语课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学习更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运用专业的心理方法来进行汉语教学任务,指导和分析心理问题。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运用心理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效沟通和指导情感障碍。当然,老师也应该知道如何利用课堂内容更好地指导学生心理的健康。以教学内容为例,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指导,把握良好的教学机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农民和蛇”讲座中,故事的主题围绕着感恩。农夫救了被冻住的蛇,但是被蛇咬的故事,提醒人们不要忘恩负义,我们需要知道说“谢谢”。但是一些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含义。例如,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位摔倒的老妇,我们将无能为力,因为她会勒索我们的钱。面对儿童的这种问题,老师不能责怪他们,因为这样的事情确实在社会上发生了,他们怎么不知道自己是否受到他们的影响呢?老师应该告诉学生,首先,奶奶和蛇是弱势群体,面对弱势群体,我们需要提供帮助,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今天的社会是法治社会,如果付出爱心一定会有回报的。
        三、总结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不仅仅光依赖于教师。大多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都源于家庭的影响。作为父母,他们有责任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让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不要让孩子出生后的生活环境充满暴力和虐待,这是造成学生精神紧张的主要原因。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恢复心理健康。 语文教室是最好的治疗场所。语文教室是一个富有思想和灵感的地方。这是一座象牙塔,有山和流水。这里的人格魅力应该无限放大,以展现人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蔺淑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9(9):21.
[2]高玉红.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甘肃教育,2019(4):110.
[3]王美君.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9(4):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