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杨翠兰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现代教学目标的要求下,根据多名优秀教师的研究与教学实践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被很多教师认可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现代教学目标的要求下,根据多名优秀教师的研究与教学实践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被很多教师认可。这种模式首先是符合小学生性格特点的,其次可以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转变为主动,提升小学生表现力、思维能力等,但是由于其应用时间较短,因此一直在不断完善中。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探究在其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充分发挥这种模式的价值,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有效性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以及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这个有着明显封闭性的空间中,学生端坐在课桌前安静的听讲这一状态长期存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实践及研究的不断开展,证明这种课堂形式有很多弊端,比如学生学习被动,与教师缺少交流,思维固化等等。每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如何利用这宝贵的几十分钟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小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是近年来数学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提高其有效性的方法。
        一、遵循小组合作学习原则
        首先,很多教师对学生分组时为了方便采取“就近原则”,前后或者左右相邻的学生组建小组,这是不科学的,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综合考虑分组,划分好层次,合理搭配[1]。比如,分组以平时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按照由高到低分为A组、B组、C组,人数比例大致为1:2:1,为活跃氛围,增强学生彼此的了解,小组成员不是固定的,可以随机变更。其次,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展要保障学生参与的全面性,采取比赛、讨论等形式发挥所有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再次,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注意其合理性,小组合作的活动内容要与教材紧密联系,选择适宜的知识点,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太难了会导致课堂氛围凝重,太简单了又会让学生不屑一顾,同时规划好活动的步骤和时间。
        二、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点是一个人在未来生活、工作中要具备的最为基础的知识,就像我们日常的购物,都会涉及到货币的加减,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小学数学如果仅参照理论,然后用大量的数学运算来反复练习,从而掌握其规律,是一种特别枯燥的学习方式,小学生往往感到厌烦。

此外,现在的数学考试题目在形式上也有很很大变化,以前给出的题目非常直观,学生很容易将数据的关系理清楚然后计算,但是现在很多数学考试题目都将数学问题融合了生活现象,小学生生活实践少,因此理解上有些难度[2]。情境创设就是模拟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真实场景,让学生真实体验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关于“圆”的知识中,教师可以设计汽车上的圆形、台灯上的圆形等情境,让学生对身边熟悉的情景进行圆的寻找,并对其进行测量并计算面积或周长,这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
        三、把握时机,发挥合作价值
        合作一般是靠个人力量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找到有合作价值的课题,把握好合作的时机,才能体现合作的价值[3]。比如,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或者思考不全面时,这种情况一般涉及比较抽象的或是复杂的知识。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关于“百分数”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不同的百分数并没有特别直观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将一个有刻度的试管给学生看,并加入一定的水。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用分数表示剩余的水量,另外一组用百分数表示。由于学生很早就学过分数,因此对于分数有着较为直观的认识,当教师倒出一半的水的时候,分数一组很快得出了现在剩下了二分之一。这时另外一组也根据计算得出了剩余的部分为50%。此时教师告诉学生从理论上讲,这两个答案都正确,让小学生对百分比有了形象的了解,然后教师再问:这两个答案哪一种最为规范呢?经过讨论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意见给出最后的答案,一般情况下需要表达的含义相对精准时,一般采用百分比。如果知识简单表示所剩比例,那么一般用分数。
        三、结束语
        数学的实用性很强,在生活中的多个方面都会涉及数学知识,小学数学知识不仅是整个数学学习生涯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培养的数学能力更是未来生活、工作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能力。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以及科学评价这几种技巧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更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小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相信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会越来越成熟、有效,这还需要广大数学教师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光道.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J]. 学苑教育, 2018(1):66-66.
[2]肖红英;刘栋元;杨玉燕;彭丹;. 基于教师指导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C]// 0.
[3]李阳光. 基于信息素养的小学数学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J]. 新课程(中), 2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